编译原理:理解二维数组的存储方式

需积分: 32 3 下载量 6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6 收藏 6.82MB PPT 举报
"该资源主要介绍了编译原理的相关知识,包括二维数组的存储方式以及编译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流程。" 在计算机科学中,编译原理是研究如何将高级编程语言转换为机器可理解的低级语言(如汇编语言或机器语言)的重要领域。在给定的课件中,特别提到了二维数组的存储方式,这是理解程序内存管理的一个关键概念。 对于一个二维数组,可以按行或按列顺序存储在内存中。通常情况下,我们采用行优先存储,这意味着数组的第一维(行)先被填充,然后才是第二维(列)。数组地址的计算公式为:`base-low*w + i*w`,这里的`base`是数组的基地址,`low`是当前行的起始位置,`w`是数组元素的宽度(以字节为单位),`i`是行内的元素索引。这个计算通常在编译时就可以确定,因为它涉及到的是常量部分(数组的布局信息)加上变量部分(动态的行和列索引)。 课件还概述了编译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流程。编译器是一个将源代码(高级语言)转化为目标代码(机器语言)的程序。其工作过程可以分为多个阶段: 1. 词法分析:将源程序分解为一个个的词法单元,也就是识别出程序中的关键字、标识符、常量和运算符等。 2. 语法分析:根据词法单元构建抽象语法树,检查程序的语法是否符合语言规范。 3. 语义分析:理解程序的逻辑含义,处理类型检查、声明和表达式求值等。 4. 中间代码生成:将源程序转换为一种与具体机器无关的中间表示,便于后续优化。 5. 代码优化:改进中间代码,使其更高效,但保持与原始程序的等价性。 6. 目标代码生成:将中间代码转换为目标机器的机器指令。 7. 错误处理和符号管理:在编译过程中发现和报告语法或逻辑错误,同时管理符号表以跟踪变量和函数的信息。 教学设计上,课程强调自顶向下的学习方法,通过问题驱动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并结合实验实践来巩固理论知识,旨在培养学生的编程语言处理能力。预备知识包括形式语言、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汇编语言和数据结构等,这些都是理解编译原理的基础。 总结来说,这个课件提供了关于编译原理的初步介绍,包括了二维数组的存储机制和编译器的工作流程,对于学习计算机科学的学生来说,是理解程序如何转化为机器可执行代码的重要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