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21年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上市公司匹配数据分析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8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11-18 收藏 513B ZIP 举报
资源摘要信息:"重磅2021-2011年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上市公司的匹配数据" 知识点详细说明: 1. 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概念: 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数字金融服务领域的覆盖范围、服务质量和使用便捷度等多维度水平的指标。该指数能够反映数字技术在提高金融服务普及度、降低金融排斥、增强金融服务效率和创新方面的整体表现。 2. 指标维度解析: 根据描述,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包括三个重要维度: - 覆盖广度:涉及金融服务的普及程度,即金融产品和服务能够覆盖的人群范围。 - 使用深度:反映金融服务在经济活动中的使用频率和重要性,包括个人和企业的日常金融活动。 - 数字化程度:侧重于金融服务中数字技术的应用水平,包括移动支付、互联网银行等服务形式。 3. 权重确定方法: 文档提到的权重确定方法是结合了主观赋权和客观赋权。这里,主观赋权通常是基于专家经验和判断来分配权重,而客观赋权则是依据数据本身的特征来计算权重。文档提到的具体方法是: - 变异系数法(CV法):一种基于数据统计特性的客观赋权方法,它利用指标的变异系数来衡量其相对重要性,即指标数据值的离散程度越大,该指标的重要性越高。 - 层次分析法(AHP):一种综合专家经验的主观赋权方法,通过构建层次结构模型,进行成对比较和一致性检验,从而确定指标权重。 4. 数据来源: 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第四期)是这一匹配数据集的来源。该指数是由北京大学课题组编制,用于衡量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涵盖的指标包括但不限于移动支付、互联网银行、P2P借贷等数字金融服务。 5. 时间跨度: 数据集覆盖的时间范围是2011年到2021年,这十年间的变化能够揭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长期趋势。 6. 匹配数据意义: 将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匹配,有助于分析上市公司在数字化转型和金融接入方面的表现。这样的匹配数据对于研究者、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来说,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参考意义。 7. 应用场景: 这种匹配数据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 - 金融服务评估:分析上市公司的金融服务水平,评估其金融产品的普及和使用情况。 - 投资决策:帮助投资者识别在数字普惠金融领域具有潜力的上市公司。 - 政策制定:为监管机构提供数据支持,用以制定和优化金融政策,推动数字金融服务的普及和创新。 8. 参考文献引用: 提及的文献是由郭峰等学者撰写的研究成果,发表在《经济学季刊》2020年第4期上,题目为《测度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编制与空间特征》。该文献详细介绍了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编制方法和空间分布特征,是研究数字普惠金融的重要文献之一。 综上所述,这份资源集成为了研究中国数字普惠金融与上市公司互动关系提供了数据支持和实证分析框架。对于研究者而言,这是一份价值不可估量的数据集,有助于揭示金融数字化转型对实体经济的深远影响。对于企业而言,这将有助于把握自身在金融数字化进程中的定位,优化金融服务战略。对于政策制定者,这将提供政策评估和制定的依据,为推进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