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氮水杨酸类似物的抗菌、镇痛与抗氧化研究:结构解析与计算机模拟

0 下载量 13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6-18 收藏 1.69MB PDF 举报
抗菌及镇痛活性的研究和计算机模拟结构解释是一篇发表在2015年埃及基础与应用科学杂志上的文章,由Jyotirmaya Sahoo和Sudhir Kumar Paidesetty两位作者撰写。该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合成一系列偶氮水杨酸类似物,并对其抗菌、镇痛、抗氧化性能进行了深入探讨。 文章首先回顾了水杨酸的历史,它自古以来就被用于止痛,由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发现,其活性成分后来被确定为水杨苷。1852年,水杨酸的化学合成得以实现。水杨酸衍生物因其广泛的生物活性而受到关注,如抗氧化、抗增殖和细胞毒性作用。其中,柳氮磺胺吡啶作为偶氮水杨酸衍生物,因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性而备受瞩目,尽管磺胺吡啶部分带来的副作用使其成为研究的重点。 研究团队合成了一系列偶氮水杨酸类似物,通过对这些化合物进行结构改造,引入了芳胺和杂芳胺官能团。他们使用现代分析技术确认了新化合物的结构。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4e和4h展现出显著的抗菌活性,特别是对多种细菌菌株,然而对新型隐球菌的抗真菌效果不明显。4-溴-3-甲基苯基偶氮水杨酸类似物4e表现出最高的镇痛活性,其抑制率达到了46.10%。 实验数据与计算机模拟研究结果相吻合,这表明了理论计算在理解生物活性分子行为方面的辅助作用。此外,论文还提到了安替比林偶氮和4-羧基苯偶氮取代的化合物具有潜在的抗氧化活性,这为开发新型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 总结来说,这篇研究不仅关注了化学合成方法,还结合了生物活性测试和计算模拟,为理解偶氮水杨酸类似物的生物效应提供了深入的见解,对于抗菌、镇痛以及抗氧化药物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同时,它强调了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对化合物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关系的探索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