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下父子进程间命令调用与结果展示技术解析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18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10-22 收藏 706B RAR 举报
资源摘要信息:"该文件涉及UNIX/Linux系统下的C语言编程,特别是如何在父进程和子进程之间进行进程调用和管理。具体来说,它描述了如何创建一个子进程来执行系统命令 ls,然后让父进程等待子进程完成工作后退出,并按特定方式展示输出。" 知识点详细说明: 1. 进程概念:在UNIX/Linux操作系统中,进程是一种程序的执行实例。每一个进程都有自己的进程标识符(PID),并且运行在独立的内存空间中。进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 2. 进程创建:在C语言中,可以通过fork()函数来创建一个新的进程,这个新的进程称为子进程,而创建它的进程称为父进程。fork()函数复制调用它的进程(父进程),创建一个新的子进程。fork()函数返回两次:在父进程中返回子进程的PID,在子进程中返回0。 3. fork()函数使用:当fork()函数成功执行时,父进程和子进程将执行接下来的代码。它们可以通过返回值区分彼此。通常在父进程中使用wait()或waitpid()函数等待子进程结束,这样可以同步父子进程的行为,防止子进程成为僵尸进程。 4. 系统调用exec():exec()系列函数用于在当前进程中运行一个新的程序,替换当前进程的执行空间。在执行exec()函数之后,当前进程的地址空间、数据段、堆栈等资源会被新的程序所替代,但进程ID不变。 5. 特殊文件描述符:在UNIX/Linux系统中,文件描述符是一个非负整数,用于表示打开文件、管道、网络套接字等资源。在父子进程间,可以通过文件描述符进行通信。父进程可以使用管道(pipe)来创建数据通信的通道。 6. 管道通信:管道是一种最基本的IPC(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进程间通信)机制,它允许一个进程和另一个进程之间进行单向数据传输。在C语言中,可以使用pipe()函数创建管道。 7. ls命令:ls是UNIX/Linux系统下常用的目录列表查看命令,用于列出目录内容。在该文件的描述中,子进程将会调用ls命令来执行列出目录内容的操作。 8. 输出重定向:在UNIX/Linux中,可以通过标准输入输出重定向来改变程序的输入输出目的地。例如,可以将标准输出重定向到文件或另一个程序,或者将标准输入从键盘重定向为来自文件的数据。 9. 程序退出:在C语言中,程序的退出可以使用exit()函数,它用于正常退出进程,并返回一个状态码给系统。状态码0通常表示程序成功结束,非0值表示有错误发生。 10. 进程同步:父子进程之间的同步通常通过wait()或waitpid()函数实现,这些函数使得父进程可以等待子进程结束后再继续执行,从而避免了因子进程提前结束而造成的问题。 在pm1.c文件中,程序的执行流程大致如下: a) 父进程调用fork()函数创建子进程。 b) 在子进程中,通过exec()系列函数调用ls命令来执行。 c) 父进程使用wait()函数等待子进程结束。 d) 子进程结束后,父进程处理子进程的输出,例如通过管道读取输出,然后按照特定方式显示给用户。 e) 父进程结束运行,返回给系统。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深入理解UNIX/Linux下进程管理、进程间通信和C语言在系统编程中的应用。

void PMSensor_DataReflash(void) // PM传感器数据回流函数 解析函数 { uint16_t Buffer_Len; //缓冲区长度 memset(&PM_Sensor_Data,0,(sizeof(PM_Sensor_Data) - 2)); //PM_Sensor_Data.PM2_5_Old should not set to zero Buffer_Len = (uint16_t)((PM_Sensor_RxBuffer[2] << 8) | PM_Sensor_RxBuffer[3]); if(Buffer_Len == 36) //PMS1003/5003 { PM_Sensor_Data.Buffer_Len = 36; PM_Sensor_Data.PM1_0_CF = (uint16_t)((PM_Sensor_RxBuffer[4]<<8) | PM_Sensor_RxBuffer[5]); PM_Sensor_Data.PM2_5_CF = (uint16_t)((PM_Sensor_RxBuffer[6]<<8) | PM_Sensor_RxBuffer[7]); PM_Sensor_Data.PM10_CF = (uint16_t)((PM_Sensor_RxBuffer[8]<<8) | PM_Sensor_RxBuffer[9]); PM_Sensor_Data.PM1_0 = (uint16_t)((PM_Sensor_RxBuffer[10]<<8) | PM_Sensor_RxBuffer[11]); PM_Sensor_Data.PM2_5 = (uint16_t)((PM_Sensor_RxBuffer[12]<<8) | PM_Sensor_RxBuffer[13]); PM_Sensor_Data.PM10 = (uint16_t)((PM_Sensor_RxBuffer[14]<<8) | PM_Sensor_RxBuffer[15]); PM_Sensor_Data.Count0_3nm = (uint16_t)((PM_Sensor_RxBuffer[16]<<8) | PM_Sensor_RxBuffer[17]); PM_Sensor_Data.Count0_5nm = (uint16_t)((PM_Sensor_RxBuffer[18]<<8) | PM_Sensor_RxBuffer[19]); PM_Sensor_Data.Count1_0nm = (uint16_t)((PM_Sensor_RxBuffer[20]<<8) | PM_Sensor_RxBuffer[21]); PM_Sensor_Data.Count2_5nm = (uint16_t)((PM_Sensor_RxBuffer[22]<<8) | PM_Sensor_RxBuffer[23]); PM_Sensor_Data.Count5_0nm = (uint16_t)((PM_Sensor_RxBuffer[24]<<8) | PM_Sensor_RxBuffer[25]); PM_Sensor_Data.Count10nm = (uint16_t)((PM_Sensor_RxBuffer[26]<<8) | PM_Sensor_RxBuffer[27]); } } 写一个主函数读取这个结构体的数据

2023-06-09 上传
2023-06-01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