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车竞赛技术:重心、轮胎与机械结构优化

需积分: 45 4 下载量 3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0 收藏 2.02MB PDF 举报
"第五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技术报告学校:北京理工大学 队伍名称:星际航行者 参赛队员:孙冠韩冬冯丹 带队教师:张幽彤冬雷" 这篇技术报告是关于北京理工大学星际航行者车队参加第五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的成果。报告详细阐述了他们在智能车设计与开发过程中的工作,包括硬件平台的选择、软件环境的搭建,以及具体的机械结构、传感器、控制算法等方面的调整和优化。 首先,硬件平台基于MC9S12XS128处理器的S12环境,软件开发工具是CodeWarrior IDE 5.0。车模采用的是大赛组委会提供的1:10比例仿真车模。报告中强调了智能车控制系统的设计,包括机械结构的调整,例如重心位置的控制,这对于汽车的动力性、制动性、操作稳定性和通过性至关重要。重心应尽可能靠近驱动轴,以确保足够的附着力,同时,降低重心高度可以增强车辆高速行驶时的稳定性,防止侧翻。 轮胎作为直接与地面接触的部件,其优化调整是提升智能车性能的关键。报告指出,轮胎的新旧程度、表面粗糙度以及与轮毂的连接稳定性都会影响附着力和过弯性能。因此,可以通过提前磨损轮胎来改善其附着性能,而在高速过弯时,可能需要将轮胎牢固粘在轮毂上,以防止轮胎在侧向力作用下脱离。 此外,报告还提到了对模型车前后悬架弹簧预紧力的调节,以及选择不同弹性系数的弹簧,这有助于改善车身高度、底盘形状和质量,以及后轮的性能。这些机械结构的微调对于整体行驶性能的提升起到了关键作用。 报告的撰写者们还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和测试,包括底层和上层的调试,以优化控制算法和策略,最终确定了系统的最终结构和控制参数。关键词中提到的“电磁导航”和“模糊PID控制”暗示了团队可能采用了电磁感应技术进行路径导航,并使用模糊逻辑来改进传统的PID控制器,以适应复杂和动态的行驶环境。 这篇技术报告展示了智能汽车设计的多学科融合特性,包括控制理论、传感器技术、电子工程、机械设计等,为未来类似竞赛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