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sher线性判别实验与MATLAB实现

需积分: 9 8 下载量 13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25 2 收藏 102KB DOC 举报
"本次实验是关于模式识别中的Fisher线性判决法,旨在通过MATLAB实现Fisher线性判别的理论与应用。实验目标是理解并掌握如何利用Fisher线性判别法处理线性可分样本,进行特征空间降维,并解决分类问题。实验要求包括编写通用函数、计算最优投影方向、标记投影后样本位置,以及进行新样本的分类决策。" Fisher线性判决法是一种经典的数据降维和分类方法,主要针对线性可分的样本集。它通过寻找一个投影方向,使同类样本尽可能集中,异类样本尽可能分离,从而达到最佳的分类效果。这种方法的核心在于最大化类间距离(between-class scatter)同时最小化类内距离(within-class scatter)。类间距离反映了不同类别间的分散程度,而类内距离则衡量了同一类别内部样本的离散程度。 实验要求参与者编写MATLAB函数来计算Fisher线性判别方向。这个函数应该能够接受任意维度的样本数据,计算两类样本的协方差矩阵和均值,然后找到使得类间散度最大化的投影方向。在实际操作中,这通常通过求解拉格朗日乘子问题来实现,即找到满足约束条件(即投影后样本仍保持线性可分)的最大值。 实验中提供了两组样本数据,参与者需要计算它们的最优投影方向W,并将投影后的点在W直线上进行标记,以直观展示降维效果。此外,还需对新样本进行分类,根据它们在W直线上的位置决定其所属类别。 实验的提高部分引入了第三个类别ω3,要求计算其与ω1、ω2分类的投影方向和分类阈值。这进一步挑战了参与者对Fisher线性判别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要求他们能够处理多类别的分类问题。 参考例程给出了生成样本协方差矩阵、平均值,以及画出样本分布的代码框架,但参与者需要自己完成计算投影方向和绘制投影后数据点的部分。这部分工作涉及到矩阵运算和可视化技巧,有助于加深对Fisher线性判决法的理解。 这个实验涵盖了统计学、机器学习和数据处理的重要概念,不仅锻炼了编程技能,还强化了对模式识别和数据降维原理的实际应用。参与者应通过实验深入理解Fisher线性判决法的原理,以及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