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汉译本句法规范的演变分析

0 下载量 17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3 收藏 612KB PDF 举报
"《傲慢与偏见》汉译本句法规范的历时研究,作者张芹芹、徐剑,发表于《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2卷第2期,该研究通过构建21个不同时期的全译本语料库,对《傲慢与偏见》中文翻译中的句法规范进行了深入的历时分析,重点关注平均句长、关联复句、直接引语和特殊句型的变化。研究发现,第一时期的译本更倾向于保持源语言的特性,第二时期则更多地体现了目标语言的特点,而第三时期译本则在两者之间,总体上呈现向源语言回归的倾向。" 本文是一篇关于翻译研究的学术论文,主要探讨了《傲慢与偏见》这一经典英文小说在中文翻译过程中的句法规范演变。作者张芹芹和徐剑利用自建的多版本汉语译本语料库,对不同时期的翻译进行对比分析,以揭示翻译句法规则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首先,研究聚焦于平均句长这一指标,它反映了文本的语言风格和复杂性。通过对不同译本的比较,作者发现早期的译本平均句长接近原著,可能反映出当时译者更注重忠实于原文的结构和节奏,而后期译本可能为了适应汉语的阅读习惯,句长有所缩短,更接近汉语的自然表达。 其次,关联复句的使用情况也受到了关注。关联复句是连接两个或多个独立句子的语法结构,反映了句子间的逻辑关系。研究发现,随着时代的变迁,译者在处理关联复句时可能更加灵活,有时会采用更符合汉语逻辑的方式来重组句子,使得译文更易于理解。 再者,直接引语的处理也是考察的重点。直接引语在翻译中往往涉及引述语的保留与否以及引述方式的转换。分析表明,不同时期的译本在处理直接引语时有不同的策略,早期可能更倾向于保留原文引述语,而后期可能更多地将其转化为间接引语,以适应汉语的表达习惯。 最后,特殊句型的翻译变化体现了译者的风格和时代的翻译理念。比如,某些复杂的英语句型在早期译本中可能被忠实保留,而在后期译文中可能被简化,以提高可读性。 这篇论文通过实证研究揭示了《傲慢与偏见》中文译本在句法规范上的历史演变,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我们理解翻译中的文化适应性和语言转换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同时,它也提醒我们,翻译不仅是语言间的转换,更是文化、社会和时代背景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