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务管理系统:规划、挑战与实施策略

需积分: 12 2 下载量 18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1 收藏 2.45MB PPT 举报
该文档主要讨论了高校校务管理系统的发展历程、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规划与实施策略。 正文: 自1995年中山大学开始建立校园网以来,我国高校的信息化进程得到了显著发展。到2000年,中山大学已经实现了多校区的全面连通,网络规模庞大,计算机数量近两万台。在此基础上,学校引入并改造了教务管理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同时开发了网上选课系统,初步构建了多级管理网络平台。然而,随着需求的增长,各部门对于更新和扩展系统的需求日益强烈。 教育信息化的深化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即需要高层次、综合性、能体现管理水平的应用。尽管大部分高校的网络建设已达到一定水平,建立了诸如教务、财务等基础应用,但存在的问题是系统间缺乏共享架构和技术架构,形成了信息孤岛。各部门各自为政,采用不同的信息编码规范,导致数据交换困难,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受到挑战。 面对这些问题,解决之道在于集成、综合和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校务管理系统被提出作为应对之策,它旨在整合人、财、物的全面管理,实现学校业务的综合管理。两种可能的策略是:一是推倒重来,全面部署新的系统;二是系统集成,逐步推进。 实施校务管理系统是一项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涉及到系统的复杂性、广泛性、持久性、艰巨性和开拓性。规划与实施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综合、统一且资源共享的系统,基于成熟的企业级应用架构和标准化设计规范,通过合理的工程实施计划来推进。 总体定位上,校务管理系统旨在提升教育信息化程度、管理水平和整体实力,实现资源整合、优化和共享,消除数据冗余和同步问题,规范和优化业务流程,创建网络化、电子化和个性化的办公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提供综合分析和决策支持,以及一站式公共服务。 在建设方针上,强调总体规划与分段实施,寻找最适合的解决方案而非最优,优先推进条件成熟的领域或部门,确保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实施模式多样化,可以购买现成产品,也可以选择度身定做,包括自主开发、外包开发或合作开发,以适应不同学校的具体需求。 校务管理系统规划与实施的核心是解决信息孤岛、数据交换难题,通过综合化管理提升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要兼顾系统的可扩展性和长期发展,以适应高校日益增长的管理和教学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