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花岗岩热损伤低场磁共振研究

需积分: 5 0 下载量 2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6 收藏 5.18MB PDF 举报
"基于低场磁共振的北山花岗岩热损伤研究-论文" 这篇论文主要探讨了在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工程中的岩石热破裂和损伤机制,特别关注了我国甘肃北山地区作为高放废物处置库的花岗岩样本。研究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包括低场核磁共振系统、MTS岩石力学试验机和倒置镜像光学显微镜,以深入理解花岗岩的热稳定性。 低场核磁共振(Low-field Magnetic Resonance, LFMN)是一种非破坏性的检测技术,能够提供岩石内部的微观结构信息,如孔隙度、孔隙连通性和水分分布等。在本研究中,LFMN被用来监测花岗岩在受热过程中的变化,特别是热损伤导致的岩石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改变。通过分析核磁共振T2谱,可以获取岩石内部不同大小孔隙的分布信息,从而评估热处理对岩石孔隙结构的影响。 研究发现,热处理后花岗岩的核磁共振T2谱发生了显著变化,表明热损伤导致了岩石内部孔隙结构的重新分布或闭合。这可能直接影响岩石的渗透性、机械性能和稳定性。MTS岩石力学试验机则用于进行热处理后的力学测试,以研究热损伤如何影响花岗岩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等力学参数。结合倒置镜像光学显微镜的观察,可以进一步揭示热损伤在岩石微观层面的形态特征,如裂纹的形成和扩展。 论文中还提及了其他与地质工程相关的研究,涵盖了地应力分布规律、冲击危险评价、煤层开采控制策略、岩爆声发射信号分析、散煤注浆固结、页岩压裂、煤体渗透率演变、声发射参数与能量耗散、非线性蠕变本构模型等多个领域。这些研究共同为理解地质环境中岩石的行为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和理论支持,有助于提高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的安全性和效率。 这篇论文通过低场磁共振技术揭示了北山花岗岩在热损伤下的微观结构变化,结合力学测试和微观观察,为地质处置库的安全设计和长期稳定性评估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同时,文中列举的其他相关研究也展示了岩石力学和地质工程领域的广泛研究兴趣和最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