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数据采集与编码技术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8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06 收藏 5.91MB PPT 举报
"《野外数据采集》PPT课件提供了关于野外数据采集的详细知识,主要涵盖数据编码、测图前的准备工作、碎部点测算原理与方法、测记法和电子平板法的数据采集,以及数据通讯等内容。" 在野外数据采集过程中,数据编码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是指通过特定的符号串来表示地物的位置、连接关系和属性信息,使得这些数据能够被计算机理解和处理。数据编码包括地物要素编码、连接关系码和面状地物填充码。例如,地形码用于表示地形图上的不同要素,而信息码则描述了这些要素间的连接关系。 地物要素编码,也称为地物特征码,通常由一系列数字或数字与字符混合组成,用于标识地物的类别和属性。编码长度通常在6到11位之间,如1:500、1:1000、1:2000比例尺下的编码标准,采用6位十进制数字码,依次表示大类、中类、小类和子类。国家标准GB/T13923-2006和CJJ100-2004规定了具体的编码规则,确保各类地物可以被准确无误地识别和分类。 在实际应用中,数据编码的设计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编码的易读性、可操作性和数据质量。编码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外业数据采集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也影响后续的地形图或地籍资料的交换、管理和使用。例如,大类编码1代表定位基础,2代表水系,以此类推,细化到具体的碎部点,如居民地、交通、管线、境界与政区、地貌和植被等。 此外,测图前的准备工作也是野外数据采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可能包括设备检查、实地踏勘、制定测量计划等。碎部点测算原理与方法涉及如何精确测定地物的位置,常用工具包括全站仪等。测记法和电子平板法则是两种常见的数据采集技术,前者依赖于人工记录,后者则利用数字化设备直接获取和存储数据。数据通讯部分则关注如何将采集到的野外数据有效地传输到内业处理系统进行编辑和整理。 野外数据采集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涉及到地理信息的收集、编码、存储和传输等多个方面,对于精准的地理信息管理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