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驱动到Android应用:详述底层开发流程与SPI测试

需积分: 35 8 下载量 10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9 收藏 655KB PDF 举报
本文档详细介绍了Android底层开发流程,从Linux驱动程序编写到APK应用调用的完整过程。首先,我们关注的是如何在Linux环境下构建一个基础的驱动程序,以LED设备为例进行说明。 在Linux内核3.0版本的`driver`目录下,创建一个名为`hello_me`的新目录,用于存放驱动程序的相关文件。在这个目录中,开发者需要编写`Makefile`来管理编译过程。`Makefile`的内容包括定义目标对象(这里是`leds.o`),以及配置文件`Kconfig`。`Makefile`中的`obj-$(CONFIG_HELLO_ME_LEDS)`部分,表明当启用`HELLO_ME_LEDS`配置时,将包含`leds.o`模块的编译。 `Kconfig`文件是Linux内核配置工具的一部分,它定义了驱动程序的可选项和帮助信息。在这里,配置项`HELLO_ME_LEDS`被设置为三态(tristate),用户可以通过此配置决定是否支持LED设备。`leds.c`文件是驱动的核心代码,包含了Linux内核模块的基本结构和所需头文件,如`module.h`、`kernel.h`等,以及对GPIO(General Purpose Input/Output)的引用,这在硬件交互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在`leds.c`中,我们看到一些基本的头文件导入,如处理错误的`errno.h`、文件系统操作的`fs.h`,以及初始化、延迟和设备相关的库。`#if 1`条件语句表明,接下来的代码是针对GPIO的配置,通过`GPIO_BASE`定义GPIO基地址,并指定GPIO配置寄存器的偏移量。此外,还包括了中断处理和内存访问相关的头文件,例如`irq.h`和`asm/io.h`。 接着,驱动程序会根据需要定义硬件接口函数,比如配置GPIO引脚和控制LED状态。这部分代码通常涉及到读写I/O端口、设置中断处理程序以及实现打开设备文件(如`open()`、`release()`、`ioctl()`等系统调用)以供用户空间应用程序调用。 当驱动程序编译完成后,将其加载到内核,然后在APK应用中,开发者会通过JNI(Java Native Interface)或者其他机制与Linux内核交互,通过系统调用访问驱动提供的接口。这个过程涉及到了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之间的通信,以及权限管理和安全验证。 这篇图文详解深入浅出地展示了Android底层开发中Linux驱动部分的步骤,包括驱动的配置、编译和在APK应用中的调用,这对于理解Android系统的运行机制以及进行底层优化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