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原理:翻译操作与符号表管理
需积分: 32 14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3
收藏 6.82MB PPT 举报
"翻译时常用操作-编译原理课件"
在编译原理中,编译器是一个将源代码转换为目标代码的关键工具。这个过程涉及多个阶段,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以及目标代码生成。以下是这些阶段的详细说明:
1. **词法分析**:这是编译的第一步,也称为扫描。词法分析器(Scanner 或 Lexical Analyzer)读取源程序,识别并分解出一个个的词汇单元,如标识符、关键字、运算符和常量,形成令牌流。
2. **语法分析**:接着,语法分析器(Parser)基于预先定义的语法规则,检查令牌流是否符合语言的句法结构。它通常采用上下文无关文法(Context-Free Grammar, CFG)来描述语言的结构。如果分析成功,它会构建抽象语法树(Abstract Syntax Tree, AST),这是一个反映程序结构的数据结构。
3. **语义分析及中间代码生成**:语义分析器检查程序的逻辑和语义,确保其符合编程语言的规则。在这个阶段,编译器还会生成中间代码,这是一种与特定机器无关的表示,常用于后续的优化。例如,三地址码(Three-Address Code)就是一种常见的中间代码形式。
4. **代码优化**:在这个阶段,编译器会尝试改进中间代码,使其更高效,例如通过消除冗余计算、代码移动和死代码删除等技术。优化可以显著提升生成的目标代码性能。
5. **目标代码生成**:最后,代码生成器(Code Generator)将优化后的中间代码转换为特定机器或平台的机器码或汇编代码。这个阶段可能涉及到寄存器分配、指令选择和指令调度等复杂策略,以提高执行效率。
在课件中提到的操作,如`enterproc(table, name, newtable)`,是符号表管理的一部分。符号表用于存储程序中标识符的相关信息,如类型、作用域和地址。`enterproc`可能用于在外围过程的符号表中创建一个新的内嵌过程表项,而`mktable(previous)`用于创建新的符号表,`Enter(table, name, type, offset)`用于插入新的表项,`addwidth(table, width)`记录符号表的总域宽度。这些操作确保了编译器正确跟踪和管理程序中的各种标识符。
编译原理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学习者需要有形式语言和自动机、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汇编语言以及数据结构的基础知识。教学设计强调自顶向下的方法、问题驱动、实践性项目和实验,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编译器的工作原理和构建过程。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2007-07-20 上传
2014-06-14 上传
2012-07-06 上传
2011-04-07 上传
2007-05-16 上传
2008-05-13 上传
冀北老许
- 粉丝: 19
- 资源: 2万+
最新资源
- hello world on uClinux&& skyeye
- 09年计算机统考考试大纲
- SQL语言艺术.pdf
- 王能斌-数据库系统原理课件
- C语言笔试大全(来自多位应聘同学的经验)
- 最新JAVA面试大全
- Agilent3070中文介绍
- VC6 MFC类库完全参考手册
- 直流无刷电机的工作原理
- vim 用户手册.pdf
- IBM_SOA框架师资料
- Erlang/OTP中文教程
- PKE主动进入系统中文资料。
- 直面挑战 走近 Visual Studio 2008 和.NET Framework 3.5
- MATLAB编程(第二版)-菜鸟入门教材
- Manning.WPF.in.Action.with.Visual.Studio.2008.Nov.2008.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