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记录原理与磁表面存储器技术指标解析
下载需积分: 50 | PPT格式 | 747KB |
更新于2024-08-21
| 150 浏览量 | 举报
"磁记录原理-辅助存储器"
磁记录原理是计算机存储技术中的核心概念,主要应用于辅助存储器,如硬盘驱动器等。辅助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中用于长期存储大量数据的非易失性存储设备,它们不同于主存储器(RAM)那样具有高速访问速度,但具有更大的存储容量。
在磁记录原理中,数据被转化为磁信号并存储在磁性材料(如磁盘)的表面。读取和写入过程是通过磁头来完成的。在写入时,写线圈产生的电流会产生磁场,当这个磁场通过载磁体(如磁层)时,会在磁层上创建局部磁化单元,形成“0”或“1”的数据位。磁化单元的方向决定了存储的数据位,正向磁化表示“0”,反向磁化表示“1”。在读取时,读线圈会感应到磁层上的磁通变化,转换为电信号,从而读出数据。
磁表面存储器的关键技术指标包括存储密度、存储容量和数据传输率。存储密度分为道密度和位密度,道密度是指磁盘半径方向单位长度上的磁道数量,位密度则是磁道单位长度上能记录的二进制代码位数。这两个参数直接影响了存储器的存储容量,计算公式为:存储容量 = 道密度 × 位密度 × 单个磁盘的面积。平均寻址时间是衡量磁盘读写速度的重要指标,它由寻道时间和等待时间组成。
数据传输率是指磁表面存储器在单位时间内向主机传送数据的位数或字节数,受磁头读写速度和寻址时间的影响。高速的数据传输率对于提升系统性能至关重要。
磁表面存储器的记录方式有多种,例如RZ(归零调制)、NRZ(非归零调制)、NRZ1、PM(偏移幅度调制)、FM(频率调制)和MFM(曼彻斯特编码)等。这些编码方式各有优缺点,旨在优化信号的稳定性和错误率。
在保证数据完整性方面,循环冗余码(CRC)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校验码技术。它基于模2运算,通过生成多项式计算校验位,能够检测并纠正连续的数据错误。在磁介质存储器和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信中,CRC校验码起到了关键的错误检测和纠正作用。
磁记录原理涉及了数据的物理存储形式、存储设备的技术规格、数据传输速率以及数据完整性的保障机制等多个方面,这些都对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关推荐










深井冰323
- 粉丝: 27

最新资源
- 易语言开发的WIN7风格记事本源码
- 用Delphi控制Windows任务栏显示与隐藏的方法
- 深入理解Ajax技术及其在系统开发中的应用
- 车联网停车模块:车位预定功能详解
- 深入了解Swing组件及其源码和工具使用
- Selenium在多浏览器测试中的应用与Cucumber整合
- ExcelEngine工具:高效转换EXCEL文件为制表分隔格式
- GoAccess实时Web日志分析器的应用与功能介绍
- duilib自定义控件添加方法及代码实现
- Java实现链接转二维码生成技术指南
- SpringMVC框架使用演示与工具实践
- 2018小程序发展深度解析:阿拉丁白皮书
- Java CMS项目源码MyEclipse工程深度解析
- 迅捷苹果HEIC图片转换器:批量无损转换工具
- Android 2.3电话接听功能的解决方案
- C++新手入门:20个实用项目案例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