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近岸海洋异养细菌分布规律与分子鉴定

需积分: 5 0 下载量 8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1 收藏 559KB PDF 举报
"青岛近岸特征环境中海洋异养细菌的分布规律及其分子鉴定 (2006年)" 海洋微生物是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篇2006年的论文聚焦于青岛近岸海域的海洋异养细菌,这些细菌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关键成员,因为它们能够利用有机物质作为能源和碳源。研究人员从养殖密集区、工业区和洁净区三个不同的环境区域分离并鉴定出428株海洋异养细菌,以揭示这些区域中细菌的分布特点。 BIOLOG技术被用来对这些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和聚类分析,这是一种基于微生物代谢能力的鉴定方法,可以揭示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和功能多样性。通过对16S rRNA基因片段的克隆和分子鉴定,进一步深入理解这些菌株的分类归属。16S rRNA基因是微生物系统发育分类的重要标记,其序列相似性可以反映不同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筛选出的13株代表性菌株分别属于多个科和属,包括弧菌属(Vibrio)、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海单胞菌属(Oceanimonas)、噬纤维菌属(Cellulophaga)、赤细菌属(Erythrobacter)以及Rhodovirga等。这些属在海洋环境中都有其特定的功能,例如部分种类可能参与氮循环、硫循环或碳循环,有些可能与病原性有关。 在不同特征环境中,海洋异养细菌的分布显示出一定的规律性。洁净区主要发现弧菌属的菌株,这可能是由于这类细菌在无污染环境中的优势地位。工业区的菌群以弧菌属和不动杆菌属为主,这可能反映了污染环境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这两类细菌可能对有机污染物有较高的耐受性。养殖密集区则显示出更复杂的菌群组成,包含了弧菌属、假交替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海单胞菌属、赤细菌属、噬纤维菌属和噬冷菌属(Algoriphagus),这可能与养殖活动带来的营养物质输入和环境变化有关。 该研究的成果有助于深化对海洋微生物多样性和环境适应性的理解,同时也为海洋环境保护和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海洋微生物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生命的起源和进化,也为寻找新的生物活性物质和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可能。通过比较不同海域的微生物群落,科学家们可以更好地预测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从而制定相应的保护策略。

对下列文字的内容进行简单摘要:通过阅读、收集相关的无人船和 SLAM 文献资料对基于深度视觉的垃圾打捞无人船定 位导航系统设计内容和基础原理有了认识,从水面应用出发,选择适合本课题开展应用的 ORB-SLAM3 算法,该算法稀疏提取稳定抗干扰能力强,然后制定了学习和需要完成的任 务。 提出了在水面垃圾打捞无人船应用中的定位导航通过相机实现 SLAM 水面环境构图, 有效的在强光和阴雨天稳定跟踪特征采用金字塔模型然特征点分散均匀,闭环检测实现纠 正传感器累计误差,在仿真和实验中识别的三维地图效果和实际环境有一致性。 完成无人船建图后最后一步是实现无人船的定位导航, 完成导航算法仿真后结合 RVIZ 接口接收传感器数据,在软件中实现定位导航仿真和运行,实现了基于 ROS系统设计的差 分无人船平台可行性。最后结合 yolo 垃圾识别算法完成在水面近岸的垃圾打捞。 本课题在研究实践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学习,ROS运行在 Jetson nano 平台上接收视觉数据运行实时性较差,无人船运行速度不能过快,这需要更换下一代jetson nano 平台提高算力,还需要深入研究 ROS 参考其他系统降低ROS 的处理延迟问题尝试改 进,由于个人技术水平和综合成本问题,视觉 SLAM 部分数据先在室内完成测试然后再进 岸水域完成定位导航测试,还是存在部分累计误差,在后续的方案下可能会尝试 360°激 光雷达融合视觉,对岸边的障碍物的判断会更加准确适应的天气和场景更多,视觉加激光 和其他传感器的融合无人船研究的发展趋势,本课题提供一个方案供参考。

2023-04-20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