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JVM内存管理与垃圾回收机制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16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11-25 收藏 2.46MB ZIP 举报
资源摘要信息:"JVM初探内存分配GC原理与垃圾收集器共16页.pdf.z" JVM(Java虚拟机)是运行Java程序的核心环境,它负责将Java程序编译后的字节码转换成机器码执行。JVM内存分配与垃圾收集(Garbage Collection,GC)是Java平台管理内存的关键部分,是保证Java应用稳定运行和高效利用系统资源的重要机制。本资料将对JVM内存分配机制、GC的工作原理以及常见的垃圾收集器进行初步探讨。 一、JVM内存分配机制 Java虚拟机的内存分为几个主要区域:堆(Heap)、栈(Stack)、方法区(Method Area)、程序计数器(Program Counter)和本地方法栈(Native Method Stack)。其中,堆和方法区是所有线程共享的内存区域。 1. 堆内存(Heap):JVM中最大的一块内存空间,是被所有线程共享的,主要用于存放对象实例。堆内存分为新生代(Young Generation)和老年代(Old Generation): - 新生代:大多数情况下,新创建的对象都会被分配到新生代中。新生代进一步细分为Eden区和两个大小相同的Survivor区(通常称S0和S1)。大部分对象在Eden区中生成,当Eden区满时,触发一次小的GC(Minor GC),将存活的对象复制到Survivor区。 - 老年代:当新生代中的对象经过一定次数的Minor GC后,如果仍然存活,则会被移动到老年代中。老年代主要存放生命周期较长的对象。 2. 方法区(Method Area):用于存储已经被JVM加载的类信息、常量、静态变量以及即时编译器编译后的代码等数据。永久代(PermGen)是HotSpot虚拟机对方法区的一种实现,但在Java 8之后,永久代被元空间(Metaspace)所替代。 3. 栈内存(Stack):Java线程运行时的内存结构,每个线程都会创建一个自己的栈。栈中存储了局部变量、方法调用、返回地址等信息。 4. 程序计数器(Program Counter):是当前线程所执行的字节码的行号指示器,每个线程都有一个独立的程序计数器。 5. 本地方法栈(Native Method Stack):为执行native方法而准备的区域。 二、GC工作原理 垃圾收集(GC)是JVM进行自动内存管理的主要手段。GC主要目的是识别并回收程序中不再使用的对象,从而释放内存资源。 1. 引用计数法:每个对象有一个引用计数器,被引用时计数器加一,引用失效时减一。当对象的引用计数器为零时,该对象可以被回收。但是,该方法存在循环引用无法识别的问题。 2. 根搜索算法:目前大多数GC算法采用的策略,从一系列称为“根”的对象开始(如栈中引用的对象),通过这些引用向下搜索,如果某个对象到根节点不可达,则该对象被判定为可以回收。 3. 常见的GC算法: - 标记-清除(Mark-Sweep):首先标记所有需要回收的对象,在标记完成后统一回收所有被标记的对象。 - 标记-整理(Mark-Compact):在标记清除的基础上,为了消除内存碎片化问题,将存活对象向一端移动,然后清理掉边界以外的内存。 - 复制(Copying):将内存分为两个区域,一次只使用其中一个,当该区域满时,将存活的对象复制到另一个区域中,然后整体回收原区域。 三、垃圾收集器 垃圾收集器是垃圾收集算法的具体实现,不同的收集器针对不同的需求和应用场景提供不同性能的垃圾收集。常见的垃圾收集器包括: 1. Serial收集器:单线程执行GC,采用复制算法,在进行垃圾收集时,必须暂停其他所有用户线程。 2. ParNew收集器:Serial收集器的多线程版本,可以和CMS(Concurrent Mark Sweep)收集器配合工作。 3. 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多线程收集器,目标是达到一个可控的吞吐量。吞吐量=运行用户代码的时间/(运行用户代码的时间 + GC时间)。 4. Serial Old收集器:Serial收集器的老年代版本,采用标记-整理算法。 5. Parallel Old收集器: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的老年代版本,同样采用标记-整理算法。 6. CMS收集器:以获取最短回收停顿时间为目标,主要采用标记-清除算法。 7. G1收集器:用于替代CMS收集器,将堆划分为多个区域,优先回收垃圾最多的区域,从而减少停顿时间。 本资料将对以上内容进行深入探讨,并且可能会探讨更多关于JVM内存管理和垃圾收集的细节。了解JVM内存分配和垃圾收集机制是成为一名高效Java开发者的必备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