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2440开发板Linux内核移植与yaffs2文件系统整合

需积分: 0 1 下载量 4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2 收藏 108KB DOC 举报
"本文档是关于FL2440开发板上移植Linux内核的详细步骤,主要包括内核版本选择、文件系统类型、补丁应用和机器码修改等关键环节。" 在进行嵌入式系统开发时,内核移植是一项核心任务,它涉及到将特定的Linux内核版本适应到目标硬件平台上,以便实现系统的正常运行。在这个例子中,FL2440开发板的内核移植过程被详尽地记录下来,以便开发者遵循。 首先,选择合适的内核版本至关重要。文档中提到的是Linux内核2.6.33,这个版本在当时是一个稳定且功能丰富的版本,适合于多种嵌入式应用。内核源码可以从官方网站获取,而yaffs2文件系统则用于存储系统数据,特别适合于嵌入式设备的闪存介质。 接下来,下载的yaffs2文件系统需要对内核打补丁,以确保内核支持这种文件系统。在源码目录下执行`patch-ker.sh`脚本,将yaffs2的补丁应用到内核源码中,这是为了让内核能够识别并正确处理yaffs2文件系统。 内核移植的另一个关键步骤是针对特定硬件平台进行配置。在这个例子中,FL2440开发板的机器码需要与bootloader中的机器码保持一致。通过编辑`arch/arm/tools/mach-types`文件,将内核识别的机器码从原来的362改为193,以匹配FL2440的机器码。这确保了内核启动时能正确识别硬件平台,从而正确加载和初始化驱动程序。 此外,还需要注意交叉编译环境的设置。文档中提到的宿主机是Redhat Linux AS4,而目标机是基于ARM架构的s3c2440。交叉编译器arm-linux-gcc-3.4.1用于编译针对ARM平台的代码,其路径设置为`/usr/local/arm/3.4.1`。这意味着所有的编译工作将在该环境下进行,生成的二进制文件将适用于目标硬件。 在完成上述步骤后,通常还需要进行内核配置、编译、制作映像文件,并最终通过bootloader加载内核。这包括使用`make menuconfig`进行内核配置,选择需要的模块和功能,然后使用`make`命令编译内核和模块,生成zImage或uImage。最后,将内核映像和文件系统映像烧录到开发板的存储媒介上,如NAND Flash。 整个移植过程需要对Linux内核、交叉编译、嵌入式系统以及目标硬件有深入的理解。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实践机会,而对于经验丰富的开发者,这样的笔记可以帮助他们快速复现和优化特定平台的内核移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