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通信工作频率详解:C、8/7GHz与KU频段
需积分: 32 1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0
收藏 4.26MB PPT 举报
"卫星通信是通过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来转发无线电信号,实现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的通信。这种通信方式广泛应用于全球范围内的数据、语音和视频传输,具有覆盖广、距离远、多址传输、频带宽、传输容量大、机动灵活以及通信稳定可靠等特点。卫星通信系统主要由通信卫星、地面站群和卫星通信控制中心组成。地面站群通常包括中央站和基本地球站,而卫星通信控制中心则负责卫星的监控和管理。
卫星通信的工作频率有特定的划分:
1. 商业和国内区域主要使用C频段,频率范围为f1=5.925~6.425GHz和f2=3.7~4.2GHz,带宽为500MHz。
2. 军用和政府用途则采用8/7GHz频段,频率分别为f1=7.9~8.4GHz和f2=7.25~7.75GHz。
3. 新开发的频率是KU频段14/11GHz,涵盖f1=14~14.5GHz和f2=10.95~11.2GHz、11.45GHz~11.7GHz或11.7GHz~12.2GHz。
通信卫星通常按照轨道高度(H)和倾角(I)进行分类:
1. 低轨道卫星(LEO):高度低于5000km,周期小于4小时。
2. 中轨道卫星(MEO):高度介于5000km至20000km之间,周期约为4至12小时。
3. 高轨道卫星(HEO):高度超过20000公里,周期大于12小时。
4. 同步轨道卫星(GEO):高度约为36000公里,周期为24小时。
根据倾角,卫星可以分为赤道轨道、极地轨道和倾斜轨道卫星。不同的轨道特性影响了卫星的覆盖范围、通信质量和信号传播延迟。例如,卫星的仰角对通信链路质量有显著影响,当仰角大于70°时,信道质量通常较好。此外,卫星的高度也决定了自由空间损耗和信号传播延时,如LEO的传播延迟在5至35ms之间,而MEO则在70至80ms之间。"
这段文字详细介绍了卫星通信的工作原理、系统构成、工作频率的划分,以及通信卫星的不同轨道类型和相关参数。这些知识对于理解和应用卫星通信技术至关重要。
2021-09-23 上传
2022-11-13 上传
2024-10-27 上传
2024-10-26 上传
382 浏览量
371 浏览量
445 浏览量
2024-10-27 上传
雪蔻
- 粉丝: 30
- 资源: 2万+
最新资源
- Object Oriented Analysis and Design ——Understanding System Development with UML 2.0
- 数据结构, 浙大的PPT哦,很值得一看, 不过是基础篇
- 软件工程实验指导书(包括两个实验)
- Linux系统指令大全.pdf
- javaScript+验证总结
- Java数据结构 线性表,链表,哈希表是常用的数据结构
- DDR2 SDRAM 操作时序规范 中文版
- A Beginner’s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Programming
- 索引Index的优化设计
- 软件建模技术教程样节_3.2类.pdf
- 国防科技大学TSM(成功sql,db2,oracle)
- 微软Word_vba范例源代码
- 3G技术普及手册(华为内部版)
- AVS视频标准研究 pdf
- Autonomy白皮书
- Oracle 面试 22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