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通信工作频率详解:C、8/7GHz与KU频段

需积分: 32 15 下载量 1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0 收藏 4.26MB PPT 举报
"卫星通信是通过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来转发无线电信号,实现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的通信。这种通信方式广泛应用于全球范围内的数据、语音和视频传输,具有覆盖广、距离远、多址传输、频带宽、传输容量大、机动灵活以及通信稳定可靠等特点。卫星通信系统主要由通信卫星、地面站群和卫星通信控制中心组成。地面站群通常包括中央站和基本地球站,而卫星通信控制中心则负责卫星的监控和管理。 卫星通信的工作频率有特定的划分: 1. 商业和国内区域主要使用C频段,频率范围为f1=5.925~6.425GHz和f2=3.7~4.2GHz,带宽为500MHz。 2. 军用和政府用途则采用8/7GHz频段,频率分别为f1=7.9~8.4GHz和f2=7.25~7.75GHz。 3. 新开发的频率是KU频段14/11GHz,涵盖f1=14~14.5GHz和f2=10.95~11.2GHz、11.45GHz~11.7GHz或11.7GHz~12.2GHz。 通信卫星通常按照轨道高度(H)和倾角(I)进行分类: 1. 低轨道卫星(LEO):高度低于5000km,周期小于4小时。 2. 中轨道卫星(MEO):高度介于5000km至20000km之间,周期约为4至12小时。 3. 高轨道卫星(HEO):高度超过20000公里,周期大于12小时。 4. 同步轨道卫星(GEO):高度约为36000公里,周期为24小时。 根据倾角,卫星可以分为赤道轨道、极地轨道和倾斜轨道卫星。不同的轨道特性影响了卫星的覆盖范围、通信质量和信号传播延迟。例如,卫星的仰角对通信链路质量有显著影响,当仰角大于70°时,信道质量通常较好。此外,卫星的高度也决定了自由空间损耗和信号传播延时,如LEO的传播延迟在5至35ms之间,而MEO则在70至80ms之间。" 这段文字详细介绍了卫星通信的工作原理、系统构成、工作频率的划分,以及通信卫星的不同轨道类型和相关参数。这些知识对于理解和应用卫星通信技术至关重要。
445 浏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