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理论模型研究

需积分: 9 0 下载量 12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2 收藏 268KB PDF 举报
"该文是2007年发表在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一篇研究论文,由谢军、严宝杰、张生瑞和刘振学共同撰写。研究聚焦于城市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理论模型,旨在提供有效的交通控制与管理依据。论文基于间隙接受理论,并运用概率分析方法,假定环道车流车头时距遵循Erlang分布,推导出了一种适用于城市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模型。经过实际交通测试,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对道路及交通条件变化的敏感性。" 这篇论文的核心知识点包括: 1. **城市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计算**:城市环形交叉口的交通管理关键在于了解其通行能力,这是有效控制的基础。通行能力指的是在一定的交通条件下,一个路口在单位时间内能够通过的最大车辆数。 2. **间隙接受理论**:这是一种用于交通流分析的理论,指车辆能否进入交叉口取决于前方车辆离开留下的间隙是否足够大。如果车辆能够在安全距离内进入交叉口,那么这个间隙就被接受,否则会被拒绝。 3. **概率分析方法**:在研究中,作者使用了概率论来分析车辆间的时间间隔(车头时距),这是理解交通流动态的重要工具。 4. **Erlang分布**:这是一种连续概率分布,被用来模拟车流中车头时距的统计特性。在交通工程领域,Erlang分布常用于描述车流中车辆到达的时间间隔。 5. **理论模型的推导与验证**:论文中,作者假设环道车流的车头时距服从Erlang分布,以此为基础推导出通行能力模型。实际交通测试结果证明了模型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它能很好地反映道路和交通条件变化对通行能力的影响。 6. **交通工程研究**:该论文属于交通工程领域,关注的是如何通过理论模型优化交通流量,提高交叉口的效率,减少交通拥堵。 7. **文献分类与标识**:该文被归类于“U491.23”(交通工程),文献标志码“A”通常表示原创性科学研究。 通过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了解到该研究在交通工程领域对城市交通管理的理论贡献,以及如何运用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交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