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表与顺序存储:多项式的顺序表示
需积分: 10 20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1
收藏 736KB PPT 举报
"多项式的存储表示-数据结构线性表部分"
在计算机科学中,数据结构是组织和管理数据的关键组成部分,而线性表是其中最基础的数据结构之一。线性表是一个有限序列,由n(n >= 0)个具有相同特性的数据元素组成,这些元素按照特定的顺序排列。在实际应用中,线性表可以用来表示各种数据集合,如多项式。
多项式的存储表示通常有多种方法,这里介绍的是基于数组的静态数组表示法。这种表示法假设多项式的最高次数为maxDegree,并预先分配了一个固定大小的数组coef,用于存储每个系数。例如,一个多项式Pn(x)可以用以下方式表示:
```cpp
private:
int degree; // 多项式的次数
float coef[maxDegree+1]; // 存储系数的数组,长度为maxDegree + 1
```
这里的`degree`变量记录了多项式的次数,`coef`数组则存储从最高次项到常数项的系数,索引从0开始,即`coef[0]`存储最高次项的系数,`coef[1]`存储次高次项的系数,以此类推,`coef[degree]`则存储常数项的系数。因此,如果一个多项式为Pn(x) = a0 + a1*x + a2*x^2 + ... + an*x^n,那么可以这样表示:
```cpp
pl.degree = n;
pl.coef[i] = ai, 0 <= i <= n;
```
线性表的另一种存储方式是顺序表,它将线性表中的所有元素存储在一个连续的内存空间中,采用数组作为底层数据结构。顺序表提供了两种主要的存取方式:顺序存取和随机存取。顺序存取是指按照元素在数组中的顺序依次访问,而随机存取则允许我们直接通过索引访问任意位置的元素。
为了方便操作,我们可以定义一个顺序表的结构体,如`SeqList`,包含一个指向数组基址的指针和当前元素个数:
```cpp
typedef struct {
ListData* data; // 存储空间基址
int length; // 当前元素个数
} SeqList;
```
初始化一个顺序表可以通过动态分配内存来实现:
```cpp
void InitList(SeqList& L) {
L.data = (ListData*)malloc(ListSize * sizeof(ListData));
if (L.data == NULL) {
printf("存储分配失败!\n");
exit(1);
}
L.length = 0;
}
```
在顺序表中查找元素可以通过顺序搜索完成,例如查找值为x的元素:
```cpp
int Find(SeqList& L, ListData x) {
int i = 0;
while (i < L.length && L.data[i] != x)
i++;
if (i < L.length)
return i;
else
return -1;
}
```
顺序搜索的时间复杂度在最坏情况下是O(n),因为每个元素都需要检查一次。但如果元素是均匀分布的,平均时间复杂度可以降低到O(1)。
总结来说,线性表是一种基础的数据结构,它可以用于表示多项式或其他类型的数据。顺序表是线性表的一种实现方式,利用数组提供顺序存取和随机存取能力。对于多项式,数组表示法可以高效地存储和操作其系数,而顺序表的实现则简化了对线性表的各种操作。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174 浏览量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492 浏览量
410 浏览量
1661 浏览量
559 浏览量
923 浏览量
2021-10-03 上传

琳琅破碎
- 粉丝: 21
最新资源
- 快速入门:ucos-II范例与PC平台安装教程
- 宽天平台回拨800业务功能详解V1.04
- 嵌入式Linux开发流程详解:从入门到实践
- Linux操作系统C语言编程指南
- 掌握51单片机指令系统:基础入门与实战应用
- Rational Rose使用指南
- IAR EWARM教程:ARM开发入门与实践
- ARM处理器简介与编程入门
- 微软研发策略:提升软件开发效率的关键
- 林锐博士的高质量C++/C编程全面指南
- 电子与电气电路理论与设计概览
- 电子学基础物理解析
- 低成本无线网络在发展中世界的应用指南
- 网上书店购物系统的电子商务革命
- Wonderware InSQL Server 9.0 入门指南
- GNU make中文手册:打造高效Make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