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环境下的串口通信:ARM9 S3C2440与C8051Fxxx串行交互设计

3 下载量 5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31 1 收藏 189KB PDF 举报
"嵌入式系统/ARM技术中的基于Linux环境下串口通信的应用设计 嵌入式系统/ARM技术" 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嵌入式系统中,特别是基于ARM技术的Linux环境下,如何实现串口通信的应用设计。串口通信在数据采集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它可以有效地连接具有不同功能特性的设备,如单片机和上位机。在这样的系统中,单片机通常负责实时控制,而上位机则承担数据处理和用户界面的重任。 文章首先引入了问题背景,指出在数据采集系统中,由于单片机的数据处理能力有限,通过串口将数据传输到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上位机,能够简化数据处理过程并提升设计效率。串口通信因其简单硬件连接和成熟协议,成为上下位机间通信的优选方案。 接着,文章详细介绍了硬件连接部分。以ARM9微处理器s3c2440为例,它在Linux环境下运行,与C8051Fxxx系列单片机进行串行通信。由于两者都工作在3.3V电压,无需额外的电平转换电路。连接方式是标准的TXD、RXD和GND三线交叉连接。 在软件层面,文章提到了在Linux下串口通信的设计。在Linux 2.6.32版本的操作系统中,s3c2440的串口驱动被加载,使得串口操作可以通过标准的文件操作接口来实现,简化了编程复杂性。开发者可以使用内核提供的串口操作函数,如`open()`、`write()`、`read()`和`close()`,来实现串口的打开、数据发送、接收和关闭。 串口配置是通信的关键,包括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的设置。这些参数需要在打开串口时通过函数参数进行设定,以确保与对方设备的通信匹配。此外,还可能涉及到中断处理,当串口有数据到来或发送完成时,系统会触发中断,此时需要编写中断服务程序来响应。 通信程序流程通常包括初始化串口、设置通信参数、打开串口、发送或接收数据、处理数据以及关闭串口。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错误处理和同步机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本文提供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对于在Linux环境下的ARM系统与单片机之间的串口通信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嵌入式系统设计中。通过这样的串口通信,开发者可以充分利用Linux的丰富资源和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同时简化底层硬件操作,从而更专注于应用程序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