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基础与ANSI C标准

需积分: 0 1 下载量 7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4 收藏 5.67MB PPT 举报
"C语言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及程序结构" C语言是一种强大的、高效且可移植的编程语言,它的特点在于简洁、灵活和接近硬件,这使得它在系统级编程和应用开发中广受欢迎。ANSI C标准是C语言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规范了预处理命令,这些命令在编译前进行处理,以增强程序设计的灵活性和效率。预处理包括宏定义、条件编译等特性,它们不是C语言本身的一部分,需要通过预处理器来处理。 C程序的结构通常包括预处理指令、函数定义、变量声明和控制结构。程序的执行流程是从主函数开始,逐行执行代码,直至程序结束或遇到返回语句。在计算机上运行C程序需要经过预处理、编译、链接三个阶段,最终生成可执行文件。 C语言的历史始于1970年代,B语言的诞生是其前身。B语言因其简洁性和与硬件的亲近性被用于编写早期的UNIX操作系统。随后,D.M.Ritchie在B语言的基础上创建了C语言,以解决B语言的一些不足,并用于重写UNIX系统。随着UNIX的普及,C语言也随之推广,成为国际上广泛使用的编程语言。 1983年,美国国家标准化协会制定了ANSI C标准,这标志着C语言的规范化进程。ANSI C标准的制定极大地推动了C语言的标准化,使得不同编译器之间的兼容性得以提升。后来,ISO也采纳了这一标准,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说的ISO C标准。 随着时间的推移,C语言的标准不断更新以适应技术的发展,例如ISO在1990年和1994年的修订。至今,大多数现代C语言编译器都是基于ANSI C标准进行开发的,尽管不同编译器可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扩展,但基本语法和核心特性保持一致。 学习C语言时,理解其历史背景和标准的重要性有助于开发者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编译环境。同时,熟悉C语言的预处理、编译和链接过程,以及程序的基本结构,是掌握C语言编程的基础。在实践中,根据所使用的编译系统查阅相关手册,了解其特性和差异,能够帮助程序员写出更高效、更可移植的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