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胜煤矿1.5特大电气火灾事故剖析与防治策略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14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2 收藏 234KB PDF 举报
立胜煤矿"1·5"特别重大电气火灾事故是在2010年1月5日中午12点零5分发生的,事故类型为火灾,事故地点位于中间井三道暗立井内。此次悲剧的直接原因是由于一根老旧且破损的非阻燃电缆因短路而引发大火。值得注意的是,事故发生时,矿井的主要通风机并未运行,导致矿井没有独立的通风系统,通风设施不健全,且存在违规的串联通风现象,进一步加剧了火势。另一个关键问题是,事故发生区域的-240米深度以下缺乏有效的逃生通道,这严重限制了紧急情况下人员的疏散。此外,井下作业人员在火灾发生时未佩戴自救器,这在关键时刻未能提供必要的生存保障。 事故分析深入指出,矿井在安全设施方面存在问题,如使用了禁止使用的电器开关和设备,供电系统未按照规定设置必要的漏电、过流和接地保护装置,并且这些保护装置未能得到定期的整定和校验。这表明,安全管理的疏忽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因素。 为了防止此类悲剧重演,提出了一系列预防措施:首先,必须严格禁止使用非阻燃电缆以及存在安全隐患的电缆;其次,坚决取缔使用明令禁止的电器设备,确保供电系统的安全防护装置得到有效配置和维护;第三,除了掘进工作面和临时作业场所,井下所有巷道和作业地点需确保至少有两个以上的安全通道直通地面,同时保证每个水平和采区都有至少两个与地面相通的安全出口;第四,矿井提升设备必须具备国家安全认证;第五,强调矿井主要通风机不能停止运行,必须建立独立的通风系统,并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设置相应的通风设施;第六,井下应配备完整的供水系统,以备火灾时进行灭火和救援;最后,井下作业人员必须配戴自救器,以增强他们在突发情况下的自我保护能力。 孙继平教授,作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员,他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学术背景,对事故进行了深入剖析,并结合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理论和技术,提出了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对于提升我国煤矿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