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盐岩含水层裂缝表征:ERT与PriP对比研究

2 下载量 1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5 1 收藏 6.4MB PDF 举报
本文研究了碳酸盐岩含水层中裂缝和断裂带的特性,通过结合电阻层析成像(ERT)和刺针探针法(PriP)来获取关键的地学信息。在碳酸盐岩水文地质建模中,裂缝的位置、宽度、破碎程度以及裂缝的重要性和特征距离等参数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们直接影响地下水的流动和储存。然而,小尺度断裂系统的表征一直以来都是个难题。 在匈牙利Bakony山脉的Kádárta地区,作者利用ERT技术进行研究,这是一种通过测量地下岩层电阻率差异来成像的方法,特别适用于探测裂缝的存在和分布。ERT在小规模断裂研究中展示了良好的效果,能够提供裂缝的三维图像,帮助评估其规模和复杂性。 另一方面,刺针探针法PriP则是一种更为直接且简便的手段,它通过物理刺入来感知岩石的破碎度,已经在考古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尽管PriP在断裂带的测绘上表现出良好的验证作用,但与ERT的结果有时存在差异,这可能是由于人类活动对地表碎片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某些区域,PriP方法可能不够精确,需要进一步验证。 在现场实验中,ERT和PriP都揭示出了断裂带的存在,包括一个显著的特征断裂和多个独立的断裂。它们共同提供了关于裂缝特征距离和重要性的宝贵数据。尽管两种方法各自都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但为了减少潜在的偏差,作者建议将两者结合使用。 这篇论文强调了电阻层析成像和刺针探针法在碳酸盐岩含水层裂缝及断裂带研究中的互补作用,对于提高水文地质模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的研究可能需要进一步探讨这些方法的局限性,以及如何优化操作以减小人为干扰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