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N协议规范详解 - 广州致远电子

5星 · 超过95%的资源 需积分: 9 53 下载量 17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2 2 收藏 1.31MB PDF 举报
"iCAN协议-全中文" iCAN协议,全称为IndustryCAN-bus Application Protocol,是由广州致远电子有限公司为适应中国国内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通信的发展而设计的一种专用通信协议。该协议旨在提供一种高效、稳定、易于实施的工业级通信解决方案,适用于各种自动化设备和控制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 在iCAN协议规范中,首先介绍了CAN协议的基本概念,它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现场总线标准,以其抗干扰能力强、实时性好和可靠性高等特点,在汽车、工业自动化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iCAN协议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和扩展,使其更适合国内的工业环境。 iCAN协议规范详细阐述了其专有名词的解释,例如,电气传输介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电气传输介质通常指CAN总线所使用的双绞线或同轴电缆等;物理层涉及信号的编码、传输和解码;数据链路层则负责错误检测和纠正,以及数据包的发送与接收。 在iCAN网络的特性中,协议规定了不同的网络组件和通信模式。电气传输介质选择上,iCAN支持多种介质,以确保通信的可靠性和适应性。物理层采用了CAN标准的电气特性,确保在恶劣环境下仍能正常工作。数据链路层则设计了独特的报文处理机制,确保数据的有效传输。 iCAN协议中的数据通讯实现包括数据通讯模型、网络设备的编址和基于连接的通讯。数据通讯模型定义了信息如何在节点间流动,节点的编址方式使得每个设备在网络中有唯一的身份,而基于连接的通讯则保证了通信的安全性和顺序性。 设备模型是iCAN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资源节点和资源子节点。资源节点是网络中的基本单元,它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资源子节点,每个子节点代表特定的功能或控制对象。 iCAN协议报文格式是协议的核心,包括报文的结构、标识符的分配以及帧数据部分的定义。MACID(节点地址)用于识别发送和接收节点,ACK(响应标识位)用于确认接收到的报文,FuncID(功能码)表示报文的特定功能,SourceID(资源节点地址)指明数据来源。帧数据部分包含了具体的数据内容及其相关标志。 iCAN通讯帧传输协议规定了两种主要的通讯模式:主从通讯模式和事件触发通讯模式。主从模式中,一个设备作为主设备发起通讯,其他设备作为从设备响应;事件触发模式则允许设备根据内部状态或外部事件自主发送报文。iCAN协议报文处理流程和报文传输协议进一步细化了报文的发送、接收和确认过程,以保证网络的高效运行。 iCAN协议是中国本土化的一个CAN通信标准,它结合了CAN协议的优势,并根据国内工业环境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定制,提供了更加符合国情的通信解决方案。无论是从协议结构、报文格式,还是从通信模式和错误处理机制来看,iCAN都展现了其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适用性和先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