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裁剪技术:从点到线段的计算机图形学应用

需积分: 13 5 下载量 19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31 收藏 304KB PDF 举报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计算机图形学中的裁剪技术,特别是针对二维图形的裁剪方法,包括点裁剪、线裁剪以及多边形裁剪。内容涵盖了窗口视图变换、裁剪的基本原理和二维裁剪的几种类型。通过Visual C++6.0 MFC的视角,探讨了如何实现这些裁剪操作。" 在计算机图形学中,裁剪是确保只有在特定区域内的图形被显示出来的重要步骤。这一过程通常涉及到窗口和视区的概念,它们可以相互嵌套。窗口定义了图形的逻辑空间,而视区则是图形实际显示的物理区域。当窗口内的图形被映射到视区时,超出视区范围的部分会被裁剪掉,即不会在屏幕上显示。 窗口视图变换是裁剪的基础,它确保窗口内的图形正确地映射到视区。视区通常定义为一个标准化的矩形,坐标范围从(-1, -1)到(1, 1),而窗口的坐标范围则根据具体应用而变化。视区坐标(xv, yv)和窗口坐标(xw, yw)之间的转换遵循一定的数学公式,确保了点在窗口和视区之间的一一对应。 点裁剪是最简单的裁剪操作,判断一个点是否在窗口内,只需要检查它的坐标是否满足窗口的边界条件。如果点的x坐标在xwmin和xwmax之间,且y坐标在ywmin和ywmax之间,那么该点在窗口内,否则被裁剪。 线裁剪是更为复杂的裁剪操作,例如Sutherland-Hodgman算法或Cohen-Sutherland算法。对于线段P1P2,需要确定它与窗口的边界是否有交点,如果有,截取交点之间的线段作为可见部分。线裁剪的关键在于拒绝原则,即如果线段完全位于窗口的不可见一侧,那么可以直接忽略这条线段。编码方法是实现这一原则的有效手段,通过为每个边分配一个二进制码,然后比较线段端点的编码来判断线段与窗口的关系。 多边形裁剪通常是通过对多边形的每条边进行线裁剪来实现的。对于封闭的多边形,裁剪后可能产生新的边界,需要处理这些边界以得到最终的可见多边形。 在实际的编程实现中,如Visual C++6.0 MFC环境下,可以利用图形库提供的函数或自定义算法来执行这些裁剪操作。这些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图形界面和3D渲染中,确保用户只看到他们应该看到的部分,提高图形的可视化效果和性能。
2010-12-01 上传
1) 如果整条直线完全在窗口之内。此时,不需剪裁,显示整条直线,简称“取”之。 2) 如果整条直线明显在窗口之外,此时,不需剪裁,不显示直线。简称“弃”之。 3) 如果部分直线在窗口之内,部分在窗口之外。此时,需要求出直线与窗框之交点,并将窗口外的直线部分剪裁掉,显示窗口内的部分。 图2-1多边形裁剪区域编码 图2-2线段裁剪 为使计算机能够快速判断一条直线段与窗口属何种关系,采用如下编码方法。延长窗口的边,把未经裁剪的图形区域分成九个区,如图2-1所示。每个区具有一个四位代码,即四位二进制数,从左到右各位依次表示上、下、右、左。裁剪一条线段(如图2-2)时,先求出端点P1P2所在的区号code1和code2。若code1=0, 且code2=0,则说明线段P1P2均在窗口内,那么整条线段也必在窗口内,应取之。 若code1和code2经按位与运算后的结果code1&code2≠ 0,则说明两个端点同在窗口的上方、下方、左方或右方。在这种情况下,可判断线段完全在窗口外,可弃之。 如果上述两种条件均不成立,则按第三种情况处理。求出线段与窗口某边的交点,在交点处把线段一分为二,其中必有一段完全在窗口外,可弃之。再对另一段重复上述处理。 在实现本算法时,不必把线段与每条窗口边界依次求交,只要按顺序检测到端点的编码不为0,才把线段与对应的窗口边界求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