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程序设计第三版中的“异或”运算符

需积分: 10 0 下载量 11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4 收藏 7.98MB PPT 举报
"异或运算符∧-C语言程序设计第三版谭浩强" 本知识点总结了C语言中的“异或”运算符∧,也称XOR运算符。其规则是:若参加运算的两个二进制位同号则结果为0(假),异号则结果为1(真)。例如,0∧0=0,0∧1=1,1∧0=1,1∧1=0。在八进制数中,例如071∧052=023。 此外,本书还对C语言的历史背景进行了介绍。C语言是国际上广泛流行的高级语言,是在B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B语言是1970年由美国贝尔实验室设计的,用于编写了第一个UNIX操作系统。在1973年,贝尔实验室的D.M.Ritchie在B语言的基础上设计出了C语言,对B语言取长补短,并用之改写了原来用汇编编写的UNIX。 C语言的发展历史也得到了介绍。1975年,UNIX第6版发布,C语言的优点突出引起关注。1977年,出现了《可移植C语言编译程序》,推动了UNIX在各种机器上实现,C语言也得到推广,其发展相辅相成。1978年,影响深远的名著《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由Brian W. Kernighan和Dennis M. Ritchie合著,被称为标准C。 此外,本书还对C语言的发展和扩充进行了介绍。1983年,美国国家标准化协会根据C语言各种版本对C的发展和扩充,制定了新的标准ANSIC,比标准C有了很大的发展。1988年,K&R按照ANSIC修改了他们的《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1987年,ANSI公布了新标准——87ANSI C。1990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接受了87ANSI C为ISOC的标准(ISO9899—1990)。1994年,ISO又修订了C语言标准。 本书还强调了不同版本的C编译系统所实现的语言功能和语法规则又略有差别,因此读者应了解所用的C语言编译系统的特点(可以参阅有关手册)。本书的叙述基本上以ANSIC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