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量学:项目反应理论与概化理论解析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15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9 收藏 516KB PDF 举报
"心理测量学基础讲义 第二章 项目反应理论、概化理论.pdf" 在心理测量学中,项目反应理论(Item Response Theory, IRT)和概化理论(Generalizability Theory, G Theory)是两个核心概念,广泛应用于考试设计、评估和数据分析。这两者都是为了更准确地理解个体的潜能和测量过程中的误差。 项目反应理论是建立在单维性假设基础上的,即认为被试者的某个潜在特质(如智力、知识水平等)可以通过一系列项目(即试题)来间接测量。潜在特质理论强调,这些特质不是直接可观测的,但可以通过个体对项目的反应来推断。潜在特质空间包含所有可能影响特定行为的潜在特质,测量的目标是确定这些特质的维度以及它们在决定个体行为中的相对重要性。 项目特征曲线(ICC)是项目反应理论的核心工具,它描述了一个项目得分与被试者潜在特质水平之间的关系。这条曲线呈现出中心对称的S型,其中P(θ)表示在潜在特质水平θ上的得分概率。曲线的三个关键参数a、b、c分别代表题目区分度、难度和伪机遇水平。a值表示项目的区分能力,越大说明项目能更好地区分不同水平的被试者;b值决定了项目的难度,随着b值增大,项目变得越难,曲线整体向右移动;c值则与猜测参数有关,代表即使不知道正确答案,被试者也可能随机猜对的概率。 项目反应理论的优势在于其参数的稳定性和跨群体不变性,使得题库的建设和测验等值成为可能。此外,通过项目信息函数和测验信息函数,可以评估项目和整个测验在不同潜在特质水平上的信息量,从而优化测验设计,适用于常模参照性测验、标准参照性测验和计算机自适应测验(CAT)。 另一方面,概化理论关注测量误差的来源和结构,尤其是在不同测验情境关系下的变化。测验情境关系由测量目标和多个测量侧面构成,测量目标是希望测量的实体,而测量侧面则包括所有导致误差的因素。通过分析这些关系,可以识别并减少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的信度和效度。概化理论强调,测量是情境依赖的,不同情境下,测量目标、侧面及其水平的改变都会影响测验误差、真分数以及分数的解释。 项目反应理论和概化理论为心理测量提供了一种更为精确和全面的视角,帮助研究人员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改进测量工具,以提高评估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在考研资料中,这些理论的学习对于深入理解心理测量学原理和实际应用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