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电子设计自动化通道布线效率的动态最小生成树算法

需积分: 9 2 下载量 12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1 收藏 609KB PDF 举报
在2008年的《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二十九卷第二期上,魏建军、康继昌、雷艳静和陈付龙发表了一篇论文,标题为“基于最小生成树的动态通道布线算法”。电子设计自动化(EDA)中的一个重要挑战是提高通道布线的布通率,即电路信号能成功连接的概率。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了影响布通率的关键因素,包括线网布线顺序的重要性。 作者首先分析了线网布线顺序对最终结果的影响,指出不同的布线顺序策略会带来不同的效果。静态排序通常基于预先设定的规则进行,优点是相对简单,但可能忽视了实时变化的情况;而动态排序则可以根据实际的布线进展动态调整,能更好地应对复杂线路布局。然而,动态排序的缺点可能是计算复杂度较高,需要实时优化。 为解决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生成树的动态通道布线算法。最小生成树是一种图论中的概念,用于构建一棵包含所有节点且边的总权重最小的树。在这个算法中,布线过程会根据通道已布线的状态,对剩余线网进行加权处理,然后构建各自的最小生成树。通过这种方式,算法优先选择那些受到已布线线路影响较大的线网进行连接,以减少新连接对现有布局的约束,从而提高布通率。 实验结果显示,相比于传统的静态排序方法,这种动态算法在占用的空间资源较少的同时,显著提升了通道布线的效率,具有更高的布通率。这对于电子设计工程师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进步,因为它能够在保持设计质量的同时,优化设计过程,缩短时间和降低成本。 这篇论文的核心贡献在于提出了一种创新的动态布线策略,利用最小生成树理论有效地解决电子设计自动化中通道布线的难题,为提高电路设计的效率和成功率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这项研究对于电子工程领域有着实际的应用价值,并有可能推动该领域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