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信息驱动的纹理合成与图像修复技术

需积分: 10 0 下载量 18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0 收藏 1.66MB PDF 举报
"基于结构性信息的纹理合成与图像修复 (2006年)" 是一篇由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沈强和李伟青共同撰写的论文,发表于2006年9月的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论文提出了一种名为颜色-结构差异算法的新方法,用于改进纹理合成和图像修复技术,特别是关注颜色误差和结构信息的连续性。 正文: 在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纹理合成和图像修复是两个关键的研究领域,它们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例如图像编辑、视频处理和虚拟现实等。这篇论文主要聚焦于如何提高这些过程的视觉质量和连贯性。 传统的纹理合成方法往往只关注颜色误差,而忽略了结构信息的重要性。然而,沈强和李伟青的论文指出,单纯的颜色匹配可能无法充分保持纹理的自然外观,因为结构信息对于纹理识别和感知至关重要。因此,他们提出了颜色-结构差异算法(ISD,Intensity-Structure Difference),这是一种新的衡量纹理块匹配误差的方法。 ISD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同时考虑颜色误差和结构误差,以评估两个纹理块之间的相似性。这种方法能够确保在合成新纹理或修复图像时,不仅颜色匹配度高,而且结构信息也得到准确的保留和传递。通过这种方式,合成后的纹理和修复后的图像在视觉上更加连贯,减少了人工痕迹,提高了整体的真实感。 论文中提到,马可夫随机域(Markov Random Field, MRF)模型常被用于纹理分析和图像恢复,因为它能有效地处理局部和全局的关系。ISD算法可以与MRF模型相结合,优化纹理块的选择和排列,进一步提升修复结果的质量。 此外,论文还详细介绍了ISD算法的实现步骤和实验结果,验证了其在不同纹理和图像修复场景下的优越性能。通过对多种案例的分析,作者证明了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处理复杂纹理和图像破损问题,提供高质量的合成和修复效果。 这篇2006年的论文为纹理合成和图像修复技术引入了新的评价标准和算法,强调了结构信息在这一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为后续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并推动了该领域的技术进步。通过ISD算法,研究人员和开发者能够更好地处理图像数据,创建更自然、更连贯的视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