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均值聚类:数据集划分的关键策略与距离度量
需积分: 27 2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1
收藏 2.53MB PPT 举报
划分聚类方法是一种常见的数据集组织技术,在无监督学习中广泛应用。它主要通过将数据集分割成若干个相互独立的组(聚类),每个组内的数据对象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而组间则有明显的差异。这种方法在K-均值聚类中尤其突出,特别是当处理连续型属性的数据集时。
K-均值聚类算法的核心思想是根据选定的距离度量将数据点分配到k个预设数量的簇中。在这个过程中,关键的步骤包括:
1. **距离度量的选择**:由于K-均值对连续型属性敏感,常用的距离度量有欧式距离、曼哈顿距离和闵可夫斯基距离。其中,欧式距离是最常用的一种,它衡量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公式为:\( d(x, y) = \sqrt{\sum_{i=1}^{n}(x_i - y_i)^2} \),其中x和y是两个n维向量。
2. **初始化聚类中心**:K-均值需要预先指定聚类的数量k。初始阶段,通常随机选择k个数据点作为初始聚类中心(质心)。
3. **迭代优化**:每次循环中,每个数据点会被分配到与其最近的聚类中心所在的簇。然后更新每个簇的中心(对于K-均值,簇中心是该簇所有数据点的均值)。这个过程会不断重复直到达到收敛条件,如簇中心不再发生变化,或者达到预设的最大迭代次数。
4. **启发式方法**:由于寻找全局最优划分需要遍历所有可能的划分,这在大规模数据集上是不可行的。常用的方法包括k-means算法,其以数据点的均值作为簇的代表,以及k-medoids算法,选择每个簇中最接近中心的对象作为簇的质心。
5. **评估和调整**:划分方法的性能通常通过内部评估指标(如轮廓系数、Calinski-Harabasz指数等)或外部评估(如真实标签的准确性)来评估。如果结果不满意,可能需要调整k值、初始化策略或尝试其他聚类方法。
划分聚类方法如K-均值在数据分析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它不仅简化了数据处理,还能揭示数据内在的结构和模式,适用于各种领域,如市场细分、图像分割、文本聚类等。然而,它的局限性在于对初始聚类中心的选择较为敏感,且对于非球形或非均匀分布的簇效果可能不佳。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2022-07-15 上传
2021-09-30 上传
2024-10-03 上传
2022-07-15 上传
2019-08-12 上传
2013-12-02 上传
慕栗子
- 粉丝: 19
- 资源: 2万+
最新资源
- 正整数数组验证库:确保值符合正整数规则
- 系统移植工具集:镜像、工具链及其他必备软件包
- 掌握JavaScript加密技术:客户端加密核心要点
- AWS环境下Java应用的构建与优化指南
- Grav插件动态调整上传图像大小提高性能
- InversifyJS示例应用:演示OOP与依赖注入
- Laravel与Workerman构建PHP WebSocket即时通讯解决方案
- 前端开发利器:SPRjs快速粘合JavaScript文件脚本
- Windows平台RNNoise演示及编译方法说明
- GitHub Action实现站点自动化部署到网格环境
- Delphi实现磁盘容量检测与柱状图展示
- 亲测可用的简易微信抽奖小程序源码分享
- 如何利用JD抢单助手提升秒杀成功率
- 快速部署WordPress:使用Docker和generator-docker-wordpress
- 探索多功能计算器:日志记录与数据转换能力
- WearableSensing: 使用Java连接Zephyr Bioharness数据到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