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次散射近似:工程设计中的简化方法

需积分: 35 10 下载量 6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9 1 收藏 851KB PPT 举报
"单次散射理论主要涉及的是在光学传播过程中,当散射粒子之间的距离足够大,以至于二次及以上的散射光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这种理论在工程设计中广泛应用,因为其数学处理相对简单。" 单次散射理论是光学传播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主要用于描述光在介质中遇到散射体时,仅考虑一次散射过程的近似模型。这一理论基于两个关键假设: 1. **独立散射**:散射粒子之间的距离远大于粒子直径的三倍,使得每个粒子的散射图像不受其他粒子的影响。对于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和气溶胶粒子,这个假设通常是成立的。 2. **散射强度非相干叠加**:虽然散射光之间可能存在干涉效应,但由于各散射事件间缺乏系统性的相位关系,这些效应在统计意义上可以忽略,因此散射强度可以直接相加。 在单次散射近似中,主要关注的是首次遇到散射体时的光散射,而忽略后续的多次散射事件。这样的简化有助于降低计算复杂性,适用于光学厚度(表示光被散射或吸收的程度)相对较低的情况。 单次散射适用的条件包括: - 当反照率(散射光与入射光强度比值)为1时,光学厚度(定义为单位路径长度内散射和吸收的总效果)应小于0.1(无吸收情况下)。 - 如果反照率较低,如低于0.5,吸收增加,散射减弱,单次散射近似的适用范围可以扩大,光学厚度可达到2及以上。 - 观察者的视场角越窄,意味着光传播路径更集中,单次散射近似也更准确。 反照率可以用散射系数(Cs)除以入射系数(C)或散射量子效率(Qs)除以量子效率(Q)来表示,单位通常为奈培,与分贝之间有换算关系,1奈培等于4.343分贝。 单次散射的基本公式涉及到散射光强(Ir)随路径长度(dz)的变化,它与初始入射光强(Ir0)和粒子的消光截面有关。通过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出在给定路径长度上的光强变化。 总结来说,单次散射理论是理解大气光传播、遥感技术、天文学等领域中光与粒子相互作用的基础,尤其是在需要简化计算和模型应用的场景下。通过这个理论,我们可以估算在特定条件下散射光的行为,从而对光在复杂环境中的传播进行预测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