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局部理论与表面效应对微纳米材料振动特性的影响研究

0 下载量 2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3 收藏 514KB PDF 举报
"非局部因子和表面效应对微纳米材料振动特性的影响" 这篇论文探讨了非局部因子和表面效应对微纳米材料振动特性的重要影响。在微纳米尺度下,传统连续介质力学理论可能不再适用,因为在这个尺度上,局部效应不再主导材料的行为。非局部理论在此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它考虑了空间的远距离相互作用,能够更准确地描述微纳米材料的力学行为。 论文的作者徐晓建和邓子辰基于非局部理论,结合表面效应模型,推导出了包含表面吸附物的微纳米材料的动力学方程。表面效应在微纳米结构中尤其显著,因为这些结构的表面积相对于体积的比例极大,使得表面原子与内部原子的相互作用变得不可忽视。例如,表面能可以显著改变材料的力学性质,包括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研究发现,非局部因子(描述了材料内部的非局部相互作用强度)对微纳米传感器的振动频率和振幅有显著影响。非局部因子越大,表示远距离相互作用越强,可能会导致振动特性的变化。同时,表面能的变化也会引起微纳米结构振动特性的重要变化,这可能会影响微纳米传感器的性能,如灵敏度和稳定性。 此外,论文还讨论了吸附物种类和附加刚度对振动特性的影响。不同种类的原子或分子吸附在微纳米结构表面时,其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差异将导致不同的响应。附加刚度是指由于吸附物的存在,使得微纳米结构的有效刚度增加,这会直接影响其振动模式和频率。 基底种类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因为基底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可以影响微纳米结构的附着状态,从而改变其振动特性。例如,不同的基底材料可能导致不同的界面相互作用,进而影响振动响应。 该研究揭示了非局部理论和表面效应对微纳米材料动态性能的深刻影响,为微纳米传感器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理解和控制这些因素,工程师可以更好地设计和制造高性能的微纳米设备,如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和纳电子机械系统(NEMS)传感器,用于生物医学检测、环境监测和微纳米系统的其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