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与计算机科学的起源:从数据到信息处理

需积分: 0 1 下载量 18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3 1 收藏 7.15MB PPT 举报
"这是一份关于计算机科学导论的复习资料,涵盖了计算机历史、数据与信息的概念、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以及关键硬件参数如字长和主频的影响。" 在计算机科学的历史部分,我们可以追溯到二战期间,那时美国军方在阿伯丁的弹道研究实验室设立了项目,旨在提高计算效率,以支持导弹的研发。这个需求催生了电子计算机的早期设想。1942年,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机工程学院的John Mauchly提出了使用电子管来替代继电器,以提升计算速度的想法。这一创新得到了美国军方的支持,最终促成了由Mauchly和Eckert领导的团队研制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在数据与信息的讨论中,数据被定义为反映客观事物属性的记录,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信息则是在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后得到的有意义的内容。数据和信息之间存在关联,数据包含了信息和冗余部分。同时,数据需要经过数字化才能进行存储和传输。例如,21H到7EH代表的是可打印的字符范围,而数值的转换和计算展示了如何通过二进制运算来表达和处理数据。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运作原理被简单地概述:程序是由一系列指令组成的,每条指令执行特定功能,通过连续执行这些指令来完成复杂的任务。输入设备负责数据的输入,运算器处理计算,输出设备则负责显示结果。编写程序主要由人类完成,而执行程序和数据输入则是由计算机和人类共同参与的过程。 计算机性能的关键指标包括字长和主频。字长是指计算机能一次性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它直接影响计算机的运算精度和处理能力,字长越长,计算机性能越强。主频则决定了数据处理的速度,频率越高,处理速度越快。例如,AT(Advanced Technology)是早期个人计算机的一个技术标准,它对计算机的性能提升有着显著作用。 总结来说,这份复习资料详细介绍了计算机科学的起源、数据与信息的相互关系,以及计算机系统的核心组件和性能指标,为学习者提供了全面的基础知识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