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与城市化

需积分: 9 1 下载量 13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1 收藏 464KB PDF 举报
"该研究是2011年由杨励雅、邵春福和李霞在《北京交通大学学报》上发表的文章,标题为“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结构方程分析”。研究目的是克服Logit模型的局限性,通过出行链作为分析单位,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来理解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影响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因素。研究涉及个人与家庭属性、土地利用以及出行链等因素,并基于北京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进行了模型识别和修正,旨在为优化居民出行方式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供指导。" 文章深入探讨了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问题,尤其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这一问题显得更为复杂。传统的Logit模型在处理这种复杂性时存在不足,因此研究者提出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来更全面地分析影响因素。他们首先识别出三类关键影响因素:个人与家庭属性、土地利用以及出行链。 1. **个人与家庭属性**:这包括年龄、性别、收入、教育水平、工作性质等多种因素,这些都可能直接影响居民对出行方式的选择。例如,高收入人群可能更倾向于选择私家车,而学生或低收入群体可能更依赖公共交通。 2. **土地利用**:城市土地规划和利用方式也对出行模式有显著影响。高密度住宅区可能促进公共交通的使用,而分散的城市布局则可能导致更多私家车出行。商业中心和居住区的分布、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等都是考虑因素。 3. **出行链**:出行链指的是连续的出行活动,包括通勤、购物、休闲等多个环节。研究者指出,考虑出行链可以更好地理解居民出行的整体模式,比如多次出行是否可以合并,或者特定出行目的是否会影响选择的交通方式。 通过对北京市居民出行数据的分析,研究者修正和完善了结构方程模型,揭示了这些因素对出行方式选择的具体影响程度和方向。这样的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政策制定者设计更有效的交通策略,还能够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以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提高居民出行效率,同时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关键词:交通规划、出行方式、结构方程、城市化,表明了该研究的焦点在于如何通过理论模型解决实际交通规划中的问题,尤其是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如何适应并引导居民的出行模式变化,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