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Yb3+/Er3+共掺GdF3纳米粒子发光的近红外与紫外激发能量转移机制研究

0 下载量 9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7 收藏 2.87M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掺杂Yb3+和Er3+的GdF3纳米粒子(NPs)中的能量转移机制,特别是在近红外和紫外光激发下的可调发射特性。在多色成像和生物标记等领域,能谱可调的发光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它能够通过控制不同能级间的能量传递来调控光的色彩和强度分布。研究者们通过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关注的核心是红绿比(Red-to-Green Ratio, RGR),这是一个关键的评价指标,它反映了Yb3+和Er3+离子之间的能量转移效率。 实验部分,研究人员对不同浓度的Yb3+/Er3+共掺杂GdF3 NPs进行了细致的光谱测量,通过分析在近红外和紫外光照射下,Yb3+的上转换过程如何驱动Er3+的4f-4f跃迁,从而实现对4I13/2能级的光致发射的调控。这种调控能力取决于Yb3+作为能量供体向Er3+的能量转移效率,以及Er3+的荧光量子效率,这直接影响了整体的发光性能。 此外,他们还研究了功率依赖性发光行为,即随着输入光强的变化,观察到的发光强度和颜色如何响应。这有助于揭示能量转移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动态平衡,以及如何通过调控外部条件来优化光谱特性。 理论部分,可能是基于量子力学模型,如 Förster共振能量转移(FRET)理论或非辐射能量转移(NRET)模型,来解释实验观测到的现象。这些理论可以帮助理解能量传递速率常数、距离依赖性以及浓度依赖性对发光性能的影响。 这篇研究论文深入剖析了Yb3+和Er3+共掺杂GdF3 NPs的能量转移机制,揭示了浓度对发光性能的显著影响,并提供了实验数据与理论分析的结合,为设计和优化具有可调光谱特性的纳米材料,特别是在生物医学应用中,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通过理解和控制这种机制,有望开发出更高效、灵敏的光探测器和标记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