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频差分方法改进磁感应成像检测颅内出血

0 下载量 16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5 收藏 508KB PDF 举报
本文是一篇研究论文,标题为"多频率差分法在磁感应成像中检测颅内出血的应用",由作者Zhili Xiao、Chao Tan和Feng Dong共同完成,他们来自天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天津关键过程测量与控制实验室。该研究聚焦于改进磁感应成像(Magnetic Induction Tomography,MIT)技术在持续监测颅内出血方面的应用。 传统双频率差分MIT(dual-frequency difference MIT,dfd-MIT)方法有时会因为噪声的影响而在重建图像中出现伪影问题。为了克服这一挑战,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多频率差分MIT(multi-frequency difference MIT,mfd-MIT)方法。这种方法旨在通过利用多个频率进行信号处理,提高对颅内出血的检测精度和图像质量。 实验部分,作者构建了包含六种不同组织类型以及不同大小出血灶的二维头模,通过mfd-MIT和dfd-MIT分别进行图像重建。研究过程中,通过在模拟数据中加入不同级别的相位噪声和导电性噪声,量化评估了两种方法的图像质量和错误率。实验结果显示,使用mfd-MIT方法,即使在20分贝的噪声水平下,直径为20毫米的出血灶也能被成功地重建,而且相比于dfd-MIT,其图像的重构误差明显减小。 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并验证了一种新型的多频率差分方法,它能够在高噪声环境中提供更准确的颅内出血检测能力。这对于医疗监测领域,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及时识别颅内出血情况,具有显著的实际意义。这项研究不仅提升了磁感应成像技术的实用性,也为未来在医学成像领域,特别是对于神经影像学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支持。
2024-09-06 上传
图像识别技术在病虫害检测中的应用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它结合了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算法来自动识别和分类植物上的病虫害。以下是这一技术的一些关键步骤和组成部分: 1. **数据收集**:首先需要收集大量的植物图像数据,这些数据包括健康植物的图像以及受不同病虫害影响的植物图像。 2. **图像预处理**:对收集到的图像进行处理,以提高后续分析的准确性。这可能包括调整亮度、对比度、去噪、裁剪、缩放等。 3. **特征提取**:从图像中提取有助于识别病虫害的特征。这些特征可能包括颜色、纹理、形状、边缘等。 4. **模型训练**: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如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卷积神经网络等)来训练模型。训练过程中,算法会学习如何根据提取的特征来识别不同的病虫害。 5. **模型验证和测试**:在独立的测试集上验证模型的性能,以确保其准确性和泛化能力。 6. **部署和应用**:将训练好的模型部署到实际的病虫害检测系统中,可以是移动应用、网页服务或集成到智能农业设备中。 7. **实时监测**:在实际应用中,系统可以实时接收植物图像,并快速给出病虫害的检测结果。 8. **持续学习**:随着时间的推移,系统可以不断学习新的病虫害样本,以提高其识别能力。 9. **用户界面**:为了方便用户使用,通常会有一个用户友好的界面,显示检测结果,并提供进一步的指导或建议。 这项技术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出病虫害,甚至在早期阶段就能发现问题,从而及时采取措施。此外,它还可以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支持可持续农业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图像识别在病虫害检测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