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合适的资源?快使用搜索试试~ 我知道了~
工程3(2017)538研究深部矿产资源深部金属矿山冯霞婷a,b,*,刘建坡a,陈炳瑞b,肖亚勋b,冯广良b,张凤鹏a东北大学深部金属矿山安全开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沈阳110819b中国科学院岩土力学研究所地质力学与岩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1ARt i clEINf oA b s tRAC t文章历史记录:2017年7月6日收到2017年7月13日修订2017年7月14日接受2017年8月16日在线发布保留字:深部金属矿岩爆监测预警缓解本文回顾了本课题组在岩爆风险缓解方面的最新成果包括南非深部金矿岩爆危险性评价神经网络模型的开发、智能微震监测系统和传感器的研制、利用实验室和现场试验监测了解岩爆演化过程、不同类型岩爆位置和强度的定量预警方法的建立以及岩爆动态控制措施的研究最后以红透山铜矿岩爆防治为例进行了说明。© 2017 The Bottoms.由爱思唯尔有限公司代表中国工程院和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这是CC BY-NC-ND下的开放获取文章许可证(http://creati v ecommons.org/licenses/by-nc-nd/4.0/)。1. 介绍由于中国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许多金属矿山,如红透山铜矿、冬瓜山铜矿、夹皮沟金矿、三山岛金矿、凡口铅锌矿、玲珑金矿等,已在1000米以上的深度作业[1]。深部开采不可避免地造成地应力的增大和集中,某些金属矿山深部采场的最大主应力可超过50 MPa[2]。在这种情况下,近年来我国金属矿山岩爆等动力破坏的发生率迅速增加。岩爆的诱发因素包括强烈的爆破扰动和上覆开采及构造结构面引起的高应力集中。白音诺尔铅锌矿是我国北方大型铅锌多金属矿床,其采空区体积超过百万立方米。由于该矿存在大量采空区,部分采区岩体地应力高度集中。在此条件下,地下开采时,巷道开挖过程中会出现只能到达300米的深度。这些严重影响了矿井的正常生产安全,如图所示。1.一、巷道的破坏冬瓜山铜矿1996 ~ 1999年发生2006年4月,二道沟金矿发生岩爆事故,造成多名工人受伤,矿石损失巨大,给下水平开采工作带来很大困难2013年1月,山东玲珑金矿发生岩爆,冲击波造成2名工人受伤,大量电气设备被破坏。据不完全统计,2001~ 2007年,我国金属矿山共发生13000多起事故,严重威胁矿山安全生产,造成16000多人受伤。而且,大量的珍贵资源也无法开采。已经提出了几种策略来减少岩石的风险-爆裂;这些措施包括开发新一代的微震活动监测系统,利用实验室和现场测试和监测增加对岩爆演化过程的现有了解,建立定量预警,* 通讯作者。电子邮件地址:xtfeng@whrsm.ac.cn,xia.ting.feng@gmail.comhttp://dx.doi.org/10.1016/J.ENG.2017.04.0132095-8099/© 2017 THE COMEORS.由爱思唯尔有限公司代表中国工程院和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 这是CC BY-NC-ND许可证下的开放获取文章(http://creati v ecommons.org/licenses/by-nc-nd/4.0/)。可在ScienceDirect工程杂志主页:www.elsevier.com/locate/engX.- T. Feng等/工程3(2017)538-545539图1.一、白音诺尔铅锌矿巷道顶板冒岩。不同类型岩爆发生位置和强度的危险性评价,以及岩爆动态控制措施的制定。已经开发了一个具有神经网络建模的专家系统,用于评估南非煤矿[3]和深部金矿[4]的岩爆风险。本文回顾了在降低岩爆风险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并举例说明了这些新策略的适用性。2. 智能型微震监测系统及方法2.1. 智能型微震监测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现代微震监测技术在岩矿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但是,目前还存在一些关键的技术障碍,影响着微地震技术的应用.例如,在没有全球定位系统(GPS)信号的情况下,采集器的授时精度将极大地影响微震震源的定位精度。在传感器阵列之外,微震源位置不可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提高微震监测系统捕捉微弱信号的能力,为灾害预警提供更可靠的技术支持,新一代微震监测系统研制成功(图2),如下所述。系统硬件由传感器、信号保真盒、数据采集设备、定时服务器、数据服务器和相关的数据通信设备。该软件系统由采集器的基于Web浏览器的微震采集仪器配置(MAC)系统同时,利用实时地质灾害微震信号识别与分析系统(GMS)软件和可视化地质灾害微震信号三维动态显示(GMD)软件对地质灾害发育过程中的微震信息进行了分析。MAC系统调节和管理采集器,而MMC软件监控和管理微震系统。GMS监测器提供微地震活动的分析和预警,GMD软件显示三维微地震信息和灾害风险。总结了该系统的特点和优点具体如下:(1) 该系统实现了32位的模数转换,提高了微地震系统对软弱岩石中微弱微裂缝信号的捕捉能力。(2) 该系统采用精确时间协议来更新时间同步策略。此外,在没有GPS信号的情况下,台站的时间同步精度达到亚微秒级,为高精度定位断裂源提供了可能。(3) 该系统可以在24小时内收集所有信号,以避免由于阈值不当而导致的信号丢失。(4)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NN)和粒子群优化(PSO)算法,传感器阵列外的微震源信号可以有效地和准确地识别,使操作人员能够快速准确地定位裂缝源。(5) 利用互联网技术,实时诊断系统故障,以便发出早期预警,并将信息发送到指定的移动电话,电子邮件地址或服务中心。(6) 使用公共平台,触发和连续数据是原始的,开放访问;因此,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需求进行第一手科学研究和二次开发。系统主要硬件技术参数如下。2.1.1. 传感器技术参数速度传感器。GU(T)10型传感器(中国科学院岩土力学研究所).它们的灵敏度、线圈电阻、频率范围和可测量范围为100(±5%)V·(m·s−1)−1、4000(±5%)Ω、1010-2000 Hz。单向阀的规格尺寸图二、新一代微震监测系统。(a)传感器;(b)数据收集器;(c)定时服务器。540X T. Feng等人/工程3(2017)538三向传感器尺寸分别为φ33 mm × 120 mm和φ58.5 mm × 180 mm。恒流加速度传感器。采用中国科学院岩土力学研究所AU(T)2000型传感器它们的灵敏度、分辨率、频率范围和测量范围分别为2V·g-1(g= 9.8 m·s-2)、0.04milli-g、0.2其电源电压为18-30 V,恒流源为2-10 mA,偏置电压为9-14 V,工作温度单向和三向传感器的规格尺寸分别为33mm × 120mm和58.5mm × 180mm恒压加速度传感器。采用中国科学院岩土力学研究所AU(T)30000型传感器它们的灵敏度、分辨率、频率范围和频率响应分别为30(±5%)V·g−1、0.00005g、±0.16g和50它们的电源电压、偏置电压和适当温度分别为24单向传感器的规格尺寸为124.8mm× 122mm,重量为156g。2.1.2. 收集器参数由于它们能够实现32位AD转换,信号采集器可以在4 kHz、2kHz、1 kHz、500 Hz和250 Hz的频率下采样。动态范围不小于120dB,使用GPS或定时服务器实现定时。此外,收集器有八个通道,功耗小于5 W。几何尺寸为245 mm × 192 mm × 92 mm,重量为3 kg的电容器能够在以下温度范围内工作:−20 °C至80 °C。2.1.3. 定时服务器(1) 通过GPS授时和网络传输,监测节点的时间同步精度达到亚微秒级。(2) 通过GPS授时和长途数字用户线路(DSL)传输时,监测节点的时间同步精度达到亚微秒级。(3) 利用定时服务器进行定时和网络传输,监测节点的时间同步精度达到亚微秒级。(4) 利用定时服务器进行定时和DSL远距离传输,监控节点的时间同步精度达到微秒级。2.2. 一种智能化现场微震监测方法在采矿项目中,必须考虑在微震监测中详细说明整个矿区和特定工作面的岩体断裂演化。图3 [5]显示了金属矿中的典型传感器网络。传感器布置可通过分段处的开挖洞穴应用,以监测整个采矿区域的稳定性(图3(a))。这种监测的半径可以延伸到几百米甚至更远。采空区是矿山开采过程中的一个持续性问题,在采空区周围将发生严重的微震系统监测性能损失。不幸的是,在这些地区发生岩爆的可能性很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在采空区周围增加传感器密度,以提高灵敏度,减小定位误差。同时,岩体的各向异性波速(即,P波和S波从裂隙源传播到每个微地震传感器的不同速度)来定位这些采空区附近的岩体裂隙事件。总体而言,部分工作面中的传感器布置近似于洞室工程的布置,如图3(b)和图3(c)所示。部分传感器安装在监测工作面附近的开挖隧道中。根据需要提供其他额外的传感器此外,建议使用回收的装置,基于监测的微震活动性和岩爆风险评估的动态传感器网络图3.第三章。 一个典型的金属矿山传感器网络[5]。(a)整个监测区域;(b、c)工作面的局部传感器X.- T. Feng等/工程3(2017)538-545541传感器的方法。本文提出用检波器代替加速度计监测深井岩爆。加速度计的监测距离对整个矿区来说是不够的。对于特定的采场,加速度计有时无法记录到岩爆源的完整辐射波。关于微震系统的通信和监测参数的定位的信息,可以在参考文献[1]中找到。[5]。充分的噪声滤除和微地震震源定位是微地震资料分析的基础。基于远场微地震震源的常规数据分析方法适用于区域监测。对于局部采场,由于噪声较强,岩体裂隙信号的信噪比较低;同时,噪声的种类繁多,其相关特征与岩体裂隙信号相似因此,传统的人工和信号指数噪声滤波方法变得不可靠。因此,神经网络等多指标噪声滤波方法是必不可少的[6]。由于传感器布置的限制,岩体破裂源有时在传感器阵列之外。传统的线性事件定位方法,如盖革法、共轭梯度法和最速下降法的可靠性是值得怀疑的。对于这种情况,一个完美的非线性方法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如蒙特卡洛,人工神经网络,或下坡简单和PSO方法[6]。为保证定位精度,应频繁地进行校炮,并谨慎地使用常速度对于地质条件复杂的局部采场,各向异性或层状速度模型是必不可少的。3. 不同类型岩爆现场微震监测表明,大多数监测到的岩爆都有微震前兆[5,6]。这种微震活动可以看作是支撑岩爆的岩体破裂过程。如果能识别出相关的岩体破裂类型(张性、混合性和剪切性),就能解释岩爆的机理。基于真实微地震信息的能量比、矩张量分析和P波开发方法(表1)[6 - 9]应当指出,必须首先根据监测情况的变化来检查将这些方法结合起来的综合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判断精度[9]。现场观测的岩爆宏观破坏特征,以及用扫描电镜观察的岩块破裂面的断裂方式(拉伸或剪切),是确定岩爆演化机制的辅助信息。图4显示了典型岩爆发展过程中的演化特征。可以看出:(1) 对于应变爆发,事件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记录:一种张力机构。在这类岩爆的发展过程中,只能识别出(2) 在应变-结构滑移型岩爆发生初期,无论是单组、一组还是两组刚性结构,在张拉机制中都发生了多个低辐射地震能量的事件。其次,三种机制事件交替出现。(3) 除了应变破裂和应变-结构滑移岩爆,大多数破裂事件是拉伸的。而岩爆的最终发生则表现为剪切破坏机制。(4) 大事件(lgE> 4.8)的出现取决于岩爆类型。对于大多数应变-结构滑移岩爆,主要事件发生在每个阶段。然而,主要事件只能在应变爆发演化的中期和晚期才对典型深埋隧道的应变破裂机理分析表明,92.5%以上的破裂事件是通过拉伸机制发生的,而混合和剪切破裂事件平均仅占5%左右。随着刚性结构数量的增加,拉伸事件的比例迅速下降。如果存在单个刚性结构或一组刚性结构,则拉伸事件的比率通常小于86%。当存在两个刚性结构或两组刚性结构时,该比率下降到68%总之,刚性结构是岩爆演化机制的主要控制因素然而,70%以上的岩爆事件在发展过程中表现为拉伸机制。4. 岩爆预警4.1. 岩爆预警在这项研究中,“岩爆警告”一词是用来表示岩爆的位置,强度和概率的警告,而不是岩爆发生的时间警告。预警结果用于岩爆防治。4.2. 岩爆预警研究表明,大多数岩爆在其发展过程中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 微震事件在空间分布上接近成核,是岩爆的演化过程。研究表明,岩爆发展过程中微震事件的空间分布产生了空间分形行为[10]。微震事件的空间分布具有分形自相似性。的微震事件的空间分布的成核和自相似性表明,监测的微震活动可以用来警告在该地区的潜在岩爆的位置(2) 最直接岩爆发展过程中的微震事件能量产生时间分形行为[10]。能量和数量的时间分布表1识别岩体破裂类型的微地震方法D方法判定指标判断标准例如能量比S波和P波能量比(ES/EP)ES EP 1010米S EP 20ES EP 20拉伸破坏混合破坏剪切破坏参考文献[七]《中国日报》矩张量分析力矩张量的剪切分量百分比(DC%)DC% ≤40%拉伸破坏参考文献[8,9]40%无菌DC%无菌60%混合故障DC% ≤ 60%剪切破坏P波发育P波发育程度(PD)P 0.047美元拉伸破坏参考文献[6,9]PD0.047剪切破坏P 萨夫山口542X. T. Feng等人/工程3(2017)538图四、 不同典型岩爆类型的演化机制。(a)中等应变型岩爆;(b)具有一组刚性结构的强应变-结构滑移型岩爆;(c)具有两个刚性结构的中等应变-结构滑移型岩爆。的微震事件显示分形自相似性。此外,岩爆强度与微震活动之间存在相关性。一般来说,微震活动越活跃(即,更高6先生先生先生I j纪j1(一)能量和事件数量越多),岩爆的强度越大[11]。这表明,监测的能量和时间分布的微震事件的数量可以用来警告在该地区的潜在岩爆的强度。4.3. 岩爆预警基于现场微震活动和岩爆实例研究,可以建立岩爆预警公式,并可用于提供岩爆的一些预警[11]。为了提高这种岩爆预警的准确性,应考虑以下特点。(1) 如前所述,根据岩爆的发展机制和地质构造的影响,岩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每种类型的微震活动性不同[9,12]。因此,对于不同的冲击地压类型,应建立不同的计算公式.(2) 微震活动随施工方法而变化,例如钻孔和爆破以及隧道掘进机(TBM)方法[6]。因此,应针对不同的施工方法制定不同的计算公式。(3) 微震活动性和岩爆危险性随地质条件、地应力、岩体性质、开挖和支护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应根据微震活动性的变化进行冲击地压动态考虑到这些因素,根据现场微震活动和案例研究开发了一个预警公式,可表示为[11]:式中,m为施工方法,r为岩爆类型,i为岩爆强度(极强、强、中、弱或无),j为微震参数,共6个参数,w为加权系数,Pji为微震活动性与岩爆之间的函数关系(图5中显示了一个示例)。每次岩爆事件发生的概率范围为0 ~ 100%。概率越大,岩爆风险越大[11]。5. 减轻岩爆危险为降低岩爆危险性,人们提出了几种方法,如:优化开挖(或开采)断面尺寸和顺序以减小开挖或开采引起的应力集中;高应力辅助爆破;变形释放部分能量;支架吸收能量。在这里,一种利用高原地应力来改善图五、微震活动与岩爆的函数关系[11]。X.- T. Feng等/工程3(2017)538-545543介绍了降低岩爆危险性的爆破效果。5.1. 方法原理深部岩体处于高应力(高能)环境中。钻爆法深部开采过程中,岩石破碎是在爆炸产生的高静应力和动应力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爆破震动是引起围岩岩爆等动力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深部高能岩体爆破过程中,爆破产生的动应力会导致岩体中高能的无序释放。结果表明,超破碎和欠破碎的发生程度较轻,影响了开挖周边的形成。在严重的情况下,发生岩爆由于爆破动应力会在岩体中引起高能释放,因此,通过优化工程布置和爆破方案,可以实现高能的有序释放。从而将能量利用在岩石破碎过程中,提高爆破效率和效果,降低岩爆风险。一种新的方法,涉及高应力诱导岩石破裂,以促进岩石爆破和控制岩爆危险。该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利用岩石爆破区的能量促进岩石破碎,降低炸药消耗,提高爆破效果;吸收和控制非爆炸性岩体中的能量,降低岩石的能量水平和岩爆危险性;最终降低爆破振动,实现岩爆调控5.2. 方法实现该方法的第一步是研究深部高应力与动应力耦合作用下的岩石爆破破碎机理和爆破振动诱发的动力突变机理。本文采用数值模拟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高应力条件下含能岩体的爆破破坏规律,爆破过程中岩体内静能的活化、传递和释放特征,爆破振动诱发高应力岩体的灾害机理和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存在自由表面的情况下,静应力对爆破区的形状和体积有显著影响,如图6所示[13]。深部岩石工程钻爆方案设计必须考虑静应力的影响。第二步涉及应力场在钻爆开挖过程中对工作区和围岩的影响通过微震监测、应力测试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工作区及围岩的应力和能量分布特征,并以此作为钻爆方案设计的依据。最后采用考虑应力场差异的钻爆设计理论和方法。根据应力传递规律,采场的应力场和能量场受采场位置、崩落顺序和每次崩落的分区控制。因此,应力场更有利于爆破破碎岩石和控制岩爆。根据应力分布特点,对爆破参数、装药结构、微差时间进行了优化调整。控制了爆区形状和岩石破碎效果,降低了爆破振动。6. 为例红透山铜矿是我国最深的有色金属矿山之一,开采深度超过1300m。崩塌、岩爆等地面灾害事件发生频率迅速增加,威胁生命安全,造成经济损失。例如,在采场附近的斜坡中发生了强烈的岩爆,1999年5月18日-647米水平,导致10米长的岩体受损,约60立方米的岩石被抛到对面。2005年1月8日,一次岩爆导致数十块岩石从采场的侧壁和顶板上抛出,如图所示。7.第一次会议。此外,由于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在开采过程中遇到构造结构面时,极易诱发冲击崩落。例如,在-767 m水平的10号采场,应用了上向分层分层充填采矿法,暴露面积超过2400m2。在开采最顶层时,采场顶板与矿壁之间出现结构面,导致矿体大面积从顶板冒落。崩落面积约400m2,崩落高度超过3m,矿石量约3500t。针对这一情况,2007年在-647 m以下采用了微震监测技术,并采取了一些岩爆预防措施,以加强风险管理。6.1. 岩爆预测影响微地震资料精度的因素很多,包括传感器的数量、微地震同相轴定位精度和数据的精确处理。因此,使用微震多参数(包括视体积、空间相关长度、能量指数、分维和b值)预测岩爆[14]。在大规模破裂或岩爆发生前,这些微地震多参数表现出明显的特征。该方法可显著提高岩爆预测的精度。6.2. 利用高应力优化开采顺序及爆破参数在深部开采实践中,高地应力有利于破断图六、单轴侧向应力作用下爆炸破坏区的形状[13]。(a)0 MPa;(b)5 MPa;(c)10 MPa。544X. T. Feng等人/工程3(2017)538图7.第一次会议。红透山铜矿采动诱发岩爆。(a)矿体形态;(b)1999年5月18日坡道岩爆;(c)2005年1月8日采场岩爆在坚硬的岩石块中的岩石[15,16]。如果在爆破时使用储存应变能的方法来破碎岩体,则可以使用较少的爆炸手段来进行高效和安全的采矿。根据微地震资料计算得到的能量指数EI是地震能量E与相同地震矩事件释放的平均能量E(M0)的比值,表示如下[17]:EE(M0)(二)能量指数EI越高,事件发生时震源处的驱动应力就越高。等效应力,定义为每立方米岩体的平均应力,在这项研究中使用。当至少有两个区域准备回采时,比较它们的等效应力,选择等效应力较高的区域进行回采,如图8所示。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改变爆破参数,在爆破时利用储存的应变能破碎岩体,以减少炸药的行距由1.3 m增加到1.2 m,孔底距由1.7 m增加到2.2 m。根据等效应力分布优化开采顺序和爆破参数,不仅减少了岩体的过破碎和欠破碎,即矿石贫化和损失(见图9),而且减少了炸药量和爆破震动,保持了岩体稳定。6.3. 配套措施对于现场微震监测,应注意的是,岩体中变形分布与应力分布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根据这一观点,对于完整性较好、应力较高、易发生岩爆的岩体,应采用动力支护;对于劣化严重、易发生片帮、剥离等灾害的岩体,见图8。根据lgEI分布确定开采顺序。见图9。爆破参数优化前后设计采区及采空区对比。针对地压灾害的发生机理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可以降低工人和设备的风险。红透山铜矿通过实施上述岩爆预测与防治措施,使采矿过程中的爆破消耗从0.308 kg·t-1 ~ 0.255 kg·t-1,超破碎量和X.- T. Feng等人/工程3(2017)538-545545图10个。岩爆发生频率随开采深度的变化。缺矿破碎,即矿石贫化和损失显著减少。更重要的是,如图10所示,岩爆发生次数从2007年的20多次减少到近年来的不到5次。岩爆预测与防治措施为红透山铜矿的风险管理,特别是今后的深部开采提供了大量有益的技术支持。7. 结论降低岩爆风险是深部开采面临的主要挑战结果表明,对于大多数深部开采岩爆,由于岩爆演化过程的自相似性,微震活动可以在岩爆演化过程中进行监测,进而对岩爆的强度和位置进行预警通过现场试验和监测可以了解岩爆的演化机理。大数据,包括岩爆案例的历史,可以使用深度学习技术提取可采取动态调整开采参数和顺序、钻孔爆破和微波压裂等卸压技术、能量吸收和振动波吸收技术等动态积极措施来降低冲击危险性这些都可以进行不同类型的岩爆。通过红透山铜矿的实例,验证了这些措施的有效性.然而,在岩爆发生时间的预测、断层滑动岩爆的机理和监测等方面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确认作 者 感 谢 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 51621006 、 413200104005 和11232014)的资助。遵守道德操守准则Xia-Ting Feng 、 Jianpo Liu 、 Bingrui Chen 、 Yaxun Xiao 、Guangliang Feng和Fengpeng Zhang声明他们没有利益冲突或财务冲突需要披露。引用[1] 何明,谢宏,彭S,蒋勇.深部开采工程中的岩石力学研究。中国岩石机械工程杂志2005;24(16):2803-13. 中文.[2] 吴明,廖春,张春,欧明. 地应力测量与应力场分析方法研究其分布规律中国岩石机械工程杂志2004;23:3943-7.中文.[3] 冯晓,王永,姚军。煤矿顶板压力实时预测的神经网络模型。国际岩石机械与材料科学杂志1996;33(6):647-53.[4] 冯X,韦伯S,Ozbay M.南非深部金矿岩爆危险性的神经网络评估。中国有色金属学会1998;8(2):335- 41.[5] 肖毅,冯旭,哈德森JA,陈波,冯刚,刘军。ISRM建议的方法 岩体破裂过程的现场微地震监测。Rock Mech Rock Eng 2016;49(1):343[6] 冯X,陈B,张C,李S。冲击地压发展过程的机理、预警与动态控制。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3. 中文.[7] Xiao Y,Feng X,Feng G,Liu H,Jiang Q,Qiu S.应力-结构演化控制洞室围岩坍塌机理研究--以白鹤滩水电站为例Tunn Undergr Space Technol 2016;51:56-67.[8] Ming H,Feng X,Chen B,Zhang C.基于矩张量的深部巷道岩爆机理分析岩土力学2013;34(1):163中文.[9] 肖Y,冯X,李S,冯G,于Y.隧道岩爆演化过程中的岩体破坏机理Int J Rock MechMin Sci 2016;83:174[10] Feng X,Yu Y,Feng G,Xiao Y,Chen B,Jiang Q.深部硬岩巷道中与直接岩爆相关的微地震能量的分形行为。Tunn Undergr Space Technol 2016;51:98[11] Feng G,Feng X,Chen B,Xiao Y,Yu Y.隧道岩爆发展过程动态预警的微地震方法。Rock Mech Rock Eng 2015;48(5):2061-76.[12] Feng G,Feng X,Chen B,Xiao Y.锦屏二级水电站隧洞岩爆的微震序列。Int JRock Mech Min Sci 2015;80:89-100.[13] 张锋,彭健,邱志,陈强,李勇,刘军.球形装药爆炸与静应力耦合作用下岩石类脆性材料的破碎.工程地质2017;220:266-73。[14] 刘军,冯新,李英,徐S,盛英。时空变化研究在一个深金属矿里的微地震活动。Int J Rock Mech Min Sci 2013;60:171-9.[15] 李X。金属矿山硬岩开采过程中的动力学问题第一届中俄深部岩石力学与工程联合科技论坛会议纪要2011年4月16新西伯利亚:IGD SO RAN; 2011年。p. 67比85[16] 张芳,彭杰,范刚,李松,李勇。不同静应力和节理条件下岩石爆破破裂机理研究。岩土力学2016;37(7):1839-46.中文.[17] Mendecki A,编辑。矿山地震监测。伦敦:查普曼大厅,1997年。
下载后可阅读完整内容,剩余1页未读,立即下载
cpongm
- 粉丝: 5
- 资源: 2万+
上传资源 快速赚钱
-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
- 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 我的收藏
- 我的下载
- 下载帮助
最新资源
- 探索数据转换实验平台在设备装置中的应用
- 使用git-log-to-tikz.py将Git日志转换为TIKZ图形
- 小栗子源码2.9.3版本发布
- 使用Tinder-Hack-Client实现Tinder API交互
- Android Studio新模板:个性化Material Design导航抽屉
- React API分页模块:数据获取与页面管理
- C语言实现顺序表的动态分配方法
- 光催化分解水产氢固溶体催化剂制备技术揭秘
- VS2013环境下tinyxml库的32位与64位编译指南
- 网易云歌词情感分析系统实现与架构
- React应用展示GitHub用户详细信息及项目分析
- LayUI2.1.6帮助文档API功能详解
- 全栈开发实现的chatgpt应用可打包小程序/H5/App
- C++实现顺序表的动态内存分配技术
- Java制作水果格斗游戏:策略与随机性的结合
- 基于若依框架的后台管理系统开发实例解析
资源上传下载、课程学习等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或建议,欢迎提出宝贵意见哦~我们会及时处理!
点击此处反馈
安全验证
文档复制为VIP权益,开通VIP直接复制
信息提交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