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 forward(self, x): b, n, s, d = x.size() # torch.Size([32, 512, 32, 6]) x = x.permute(0, 1, 3, 2) x = x.reshape(-1, d, s) batch_size, _, N = x.size() x = F.relu(self.bn1(self.conv1(x))) # B, D, N x = F.relu(self.bn2(self.conv2(x))) # B, D, N x = F.adaptive_max_pool1d(x, 1).view(batch_size, -1) x = x.reshape(b, n, -1).permute(0, 2, 1) return x
时间: 2023-10-20 14:02:00 浏览: 87
这段代码是一个 PyTorch 模型的前向传播函数,它接受一个输入张量 x,并返回一个处理后的张量。
具体来说,这段代码的执行过程如下:
1. 首先通过 `x.size()` 获取输入张量的大小,并将其存储为 `b, n, s, d`。
2. 使用 `x.permute(0, 1, 3, 2)` 对输入张量进行维度转换,将张量的最后两个维度交换,得到大小为 `b x n x d x s` 的张量。
3. 使用 `x.reshape(-1, d, s)` 对张量的后两个维度进行展平,得到大小为 `(b x n) x d x s` 的三维张量。
4. 使用 `self.conv1` 对三维张量进行卷积操作,并通过 `self.bn1` 进行批标准化,最终得到一个大小为 `(b x n) x D x N` 的三维张量,其中 `D` 是卷积操作的输出通道数,`N` 是卷积后每个通道的长度。
5. 对第4步得到的三维张量进行 ReLU 激活,得到一个大小为 `(b x n) x D x N` 的三维张量。
6. 重复第4和5步,使用 `self.conv2` 进行卷积操作,然后通过 `self.bn2` 进行批标准化,再进行 ReLU 激活,得到一个大小为 `(b x n) x D x N` 的三维张量。
7. 使用 `F.adaptive_max_pool1d(x, 1)` 进行自适应最大池化操作,对第2个维度进行池化,得到一个大小为 `(b x n) x D x 1` 的三维张量。
8. 使用 `view(batch_size, -1)` 对第3个维度进行展平,得到一个大小为 `(b x n) x D` 的二维张量。
9. 使用 `x.reshape(b, n, -1)` 将二维张量重新变为三维张量,大小为 `b x n x D`。
10. 使用 `x.permute(0, 2, 1)` 对三维张量进行维度转换,将第2个和第3个维度交换,得到大小为 `b x D x n` 的三维张量。
11. 最后将处理后的三维张量 x 作为输出返回。
总体来说,这段代码实现了一个包含两个卷积层和自适应最大池化层的卷积神经网络,通过对输入张量的维度进行多次转换,最终得到了一个三维张量作为输出。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