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32_t Packet_Begin(Packet_t *pkt) { pkt->ofs = 6; /* sof(2) len(2) + crc(2) */ memset(&pkt->buf[0], 0, sizeof(pkt->buf)); pkt->buf[0] = 0x5A; /* header */ pkt->buf[1] = 0xA5; /* data packet */ return CH_OK; }
时间: 2024-02-29 08:56:30 浏览: 50
这段代码是一个名为Packet_Begin的函数,它的作用是初始化一个名为Packet_t的结构体类型的数据包。函数返回一个int32_t类型的值,如果函数执行成功则返回CH_OK,表示操作成功。
具体来说,函数会首先将数据包的ofs字段设置为6,表示数据包的起始偏移量(offset)为6个字节,这里假设数据包的开头有两个字节的sof(起始符)、两个字节的len(长度)和两个字节的crc(校验值),因此ofs的初始值为6。
接着,函数会使用memset()函数将pkt->buf数组中的前sizeof(pkt->buf)个字节都设置为0,以清空数据包的缓冲区。
然后,函数会将pkt->buf数组的第0个字节设置为0x5A,表示数据包的起始符为0x5A;将pkt->buf数组的第1个字节设置为0xA5,表示数据包类型为数据包(非控制包)。
最后,函数返回CH_OK,表示操作成功。
相关问题
uint32_t Packet_Begin(Packet_t *pkt) { pkt->ofs = 6; /* sof(2) len(2) + crc(2) */ memset(&pkt->buf[0], 0, sizeof(pkt->buf)); pkt->buf[0] = 0x5A; /* header */ pkt->buf[1] = 0xA5; /* data packet */ return CH_OK; } uint32_t Packet_AddData(Packet_t *pkt, uint8_t *buf, uint16_t len) { /* add item content into buffer */ memcpy((pkt->buf + pkt->ofs), buf, len); pkt->ofs += len; return CH_OK; }
这两个函数都是用于构建自定义协议数据包的函数,Packet_Begin()函数用于初始化数据包的开始部分,Packet_AddData()函数用于将数据项添加到数据包缓冲区中。
Packet_Begin()函数中,首先将pkt->ofs的值设置为6,表示数据包的前6个字节是协议的起始标识符、长度和CRC校验位。然后使用memset()函数将pkt->buf缓冲区的前sizeof(pkt->buf)个字节都设为0,以便清除缓冲区中的旧数据。接着,将pkt->buf的前两个字节分别设为0x5A和0xA5,用于标识协议的起始部分。最后,返回CH_OK表示初始化数据包成功。
Packet_AddData()函数中,首先使用memcpy()函数将数据项buf中的len个字节添加到pkt->buf缓冲区中,从pkt->buf的第pkt->ofs个字节开始存储。然后将pkt->ofs的值加上len,以便指向下一个数据项应该添加到的位置。最后,返回CH_OK表示添加数据项成功。
这两个函数的作用是构建自定义协议数据包,以便进行数据通信。其中Packet_Begin()函数用于初始化数据包的起始部分,Packet_AddData()函数用于添加数据项到数据包缓冲区中。
uint32_t Packet_CreatePingAck(Packet_t *pkt, uint8_t major, uint8_t minor, uint8_t bugfix, uint16_t option) { pkt->buf[0] = 0x5A; pkt->buf[1] = 0xA7; /* protocol bug fix */ pkt->buf[2] = bugfix; /* protocol minor */ pkt->buf[3] = minor; /* protocol major */ pkt->buf[4] = major; pkt->buf[5] = 'P'; /* option low: sender's address low */ pkt->buf[6] = (option & 0x00FF)>>0; /* option high: sender's address high */ pkt->buf[7] = (option & 0xFF00)>>8; /* crc */ uint16_t crc; crc = 0; crc16_update(&crc, &pkt->buf[0], 8); pkt->buf[8] = (crc & 0x00FF)>>0; pkt->buf[9] = (crc & 0xFF00)>>8; pkt->payload_len = 0; pkt->type = 0xA7; pkt->len = 10; return CH_OK; }
这个函数是用于创建Ping Ack数据包的函数。Ping Ack是一种用于测试网络连接的协议,它的作用是确认网络是否正常工作。
在函数中,首先将pkt->buf的前两个字节分别设为0x5A和0xA7,用于标识Ping Ack协议。然后将pkt->buf的第3、4、5个字节分别设为major、minor、bugfix,用于表示协议的版本号和修订号。接着,将pkt->buf的第6个字节设为字符'P',用于表示这是一个Ping Ack协议。接下来,将option参数的低字节和高字节分别存储到pkt->buf的第7、8个字节中,用于表示发送者的地址。最后,计算pkt->buf的CRC校验位,并将计算结果存储到pkt->buf的第9、10个字节中,用于检验数据的完整性。
在设置完数据包的头部和有效载荷后,将pkt->type设置为0xA7,表示这是一个Ping Ack数据包,将pkt->len设置为10,表示数据包的长度为10个字节,将pkt->payload_len设置为0,表示数据包没有有效载荷。
函数返回值为CH_OK,表示创建Ping Ack数据包成功。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