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ear clc close all hidden fs=10000; Data601=load('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测试1v.TXT'); %输入截取测点1数据垂向加速度 Data602=load('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测试2v.TXT.txt'); %输入截取测点2数据垂向加速度 Data603=load('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测试3v.TXT.txt'); %输入截取测点3数据垂向加速度 %举个测点1数据处理的例子 D601=Data601; D602=Data602; D603=Data603; detx=0.1; %归零 for i=1:1 %1/3倍频db值 [san601(:,i),f(:,i)]=sfzybp_db0(D601(:,i),fs); %计算测点1数据垂向加速度三分之一倍频程值,,分别计算测点2,测点3的 [san602(:,i),f(:,i)]=sfzybp_db0(D602(:,i),fs); [san603(:,i),f(:,i)]=sfzybp_db0(D602(:,i),fs); A=[san60(:,i),san602(:,i),san603(:,i)]; %编制一个计算振动衰减率子程序 [DR(:,i),f(:,i)]=DRR(A,detx); end %画图 plot(DR,f);
时间: 2024-04-03 21:34:23 浏览: 80
这段MATLAB代码的作用是读取三个文本文件中的数据,分别代表三个测点的垂向加速度数据。然后通过调用sfzybp_db0函数计算出三分之一倍频程的振动水平,接着调用DRR子程序计算振动衰减率。最后,用plot函数画出振动衰减率随频率的变化曲线。
由于代码中缺少DRR子程序的定义,我无法确定其具体实现方式和参数定义。如果你能提供DRR子程序的定义,我可以更详细地解释代码的作用和执行过程。
相关问题
clear clc close all hidden fs=10000; Data601=load('C:\Users\蓝紫\Desktop\01.txt'); Data602=load('C:\Users\蓝紫\Desktop\02.txt'); Data603=load('C:\Users\蓝紫\Desktop\03.txt'); Data604=load('C:\Users\蓝紫\Desktop\11.txt'); Data605=load('C:\Users\蓝紫\Desktop\12.txt'); Data606=load('C:\Users\蓝紫\Desktop\13.txt'); D601=Data601(:,3); D602=Data602(:,3); D603=Data603(:,3); detx=0.1; %归零 for i=1:1 %1/3倍频db值 [san601(:,i),f(:,i)]=sfzybp_db0(D601(:,i),fs); %计算测点1数据垂向加速度三分之一倍频程值,分别计算测点2,测点3的 [san602(:,i),f(:,i)]=sfzybp_db0(D602(:,i),fs); [san603(:,i),f(:,i)]=sfzybp_db0(D603(:,i),fs); A=[san601(:,i),san602(:,i),san603(:,i)]; %编制一个计算振动衰减率子程序 [DR(:,i),f(:,i)]=DRR(A,detx); end %画图 plot(DR,f);
这段代码的作用是读取六个文本文件中的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和绘图。具体来说,它的主要步骤包括:
1. 使用 `load` 函数读取六个文本文件中的数据,分别存储在 `Data601` 到 `Data606` 中。
2. 从读取的数据中提取出第三列数据,分别存储在 `D601` 到 `D603` 中。
3. 使用函数 `sfzybp_db0` 计算三个测点的垂向加速度三分之一倍频程值,分别存储在 `san601` 到 `san603` 中。
4. 将三个测点的三分之一倍频程值组成一个矩阵 `A`。
5. 使用自编的 `DRR` 函数计算振动衰减率,存储在 `DR` 中。
6. 绘制振动衰减率与频率的变化关系图,使用 `plot` 函数完成。
需要注意的是,这段代码只对第一个测点的数据进行了处理,因为 `for` 循环只执行了一次。如果需要对多个测点进行处理,需要修改循环的终止条件和处理的数据。
clc clear close all %% 读入参数 data = readmatrix('c108.txt'); data2 = importdata("c108.txt"); local_data = data(:,2:3); task = data(2:end,4); tasknum = length(task); dist = zeros(tasknum+1,tasknum+1); for i = 1:tasknum+1 for j = 1:tasknum+1 dist(i,j) = sqrt(sum((local_data(i,:)-local_data(j,:)).^2)); end end maxload = data2.data(2); v = 60; runt = dist./v; timewindow = data(2:end,5:6); worktime = data(2:end,7); caldata.runt = runt; caldata.task = task; caldata.dist = dist; caldata.timewindow = timewindow; caldata.worktime = worktime; caldata.maxload = 100;
这段代码是用 MATLAB 读入一个文本文件,并对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具体来说,它读入了名为 "c108.txt" 的文本文件,提取了其中的第二列和第三列作为地点坐标,第四列作为任务编号,第五列和第六列作为任务的时间窗口,第七列作为任务的工作时间,并计算了每个任务之间的距离、需要的时间、最大载重量等数据。这些数据将被用于后续的任务调度和路径规划。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