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cox CONUT三分类 estat concordance predict hr1 generate invhr1=1/hr1 generate censind1=1-_d if _st==1somersd _t invhr1 if _st==1 , cenind(censind1) tdist transf(c)
时间: 2024-03-01 11:49:19 浏览: 103
这段代码中使用了`stcox`命令拟合了一个Cox比例风险模型,其中`CONUT`变量被分为了三个分类。接着使用了`estat concordance`命令计算C-index,并使用`predict`命令生成了一个名为`hr1`的存储了风险比的变量。接着使用了`generate`命令生成了一个名为`invhr1`的变量,其值为`hr1`的倒数。最后使用了`somersd`命令计算C-index并生成一个Somers' D值,并使用了`tdist`选项来计算其置信区间,使用了`transf(c)`选项将D值转换为C-index。如果数据中有被截尾的观察值,还使用了`cenind`选项来指定截尾指示变量。
相关问题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ULint unsigned char //宏定义 char flags=0;//超声波 char flag1s=0;//超声波距离 uint time=0;//计算定时间 ULint L_=0;//计算距离 //显示模式 0正常 1最大值调整 2最小值调整 uchar mode=0; uint Max=220; uint Min=190; uchar k=0;//按键标志 //头函数 #include <reg52.h> #include <intrins.h> #include "BJ_Key.h" //报警按键 #include "display.h" //显示头函数 #include "ultrasonic_wave.h"//超声波头函数 void delayms(uint ms); //主函数 void main() { Init_ultrasonic_wave(); Init1602();//屏幕初始化 while(1) { Key(); if(mode==0) { StartModule();//启动超声波 while(!RX); //当RX为零时等待 TR0=1; //开启计数 while(RX); //当RX为1计数并等待 TR0=0; //关闭计数 delayms(20); //20MS Conut(L_); //计算距离 if(L_<Min) { Feng=0; Motor_Start(); } else if(L_>Max) { Feng=1; Motor_Stop(); } else { Feng=1; Motor_Start(); } Display_1602(L_); } //调整显示 else if(mode!=0) { //最大最小值 Init_MaxMin(); while(mode!=0) { Key(); if(k==1&&mode==1) { Init_MaxMin(); write_com(0x8d);//设置位置 } else if(k==1&&mode==2) { Init_MaxMin(); write_com(0x8d+0x40);//设置位置 } k=0; } //界面初始化 Init1602(); } } } void delayms(uint ms) { uchar i=10,j; for(;ms;ms--) { while(i--) { j=10; while(j--); } } }解释这串代码
这段代码是一个基于51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控制系统。以下是对代码的解释:
首先,通过宏定义定义了一些数据类型和常量,包括uchar(无符号字符型)、uint(无符号整型)、ULint(无符号长整型),以及一些常量和标志。然后,通过包含相关头文件和函数库,引入了所需的函数和变量。
在主函数中,主要分为两种模式:正常模式和调整模式。在正常模式下,通过调用Init_ultrasonic_wave()函数初始化超声波模块,并通过StartModule()函数启动超声波测距,然后通过计时器中断获取超声波信号的回波时间,并计算出距离。通过比较距离和最大值、最小值的大小,来控制电机启动和停止、风机开启和关闭,并将距离显示在1602液晶屏上。
在调整模式下,可以通过按键调整最大值和最小值。通过调用Init_MaxMin()函数初始化最大值和最小值,并通过write_com()函数设置光标位置,以便在液晶屏上显示当前调整的数值。在调整过程中,需要不断扫描按键状态,如果按键被按下,则对相应的最大值或最小值进行修改。
最后,通过delayms()函数实现了延时功能。
void Conut(void) data time=TH0256+TLO: THO: TLO=0: S=data time1.7)/100; if((S> = 300)flag==1)flag=0;S=300 每个代码的含义和用法
这段代码有一些错误,我稍作修改后解释一下:
```
void Count(void) {
int data_time = TH0256; // 定义变量 data_time 并赋值为 TH0256
int TLO = 0; // 初始化 TLO 为 0
int THO; // 定义 THO 变量
int flag = 1; // 初始化 flag 为 1
float S = (data_time * 1.7) / 100; // 计算 S 值
if (S >= 300 && flag == 1) { // 如果 S 大于等于 300 并且 flag 等于 1
flag = 0; // 将 flag 赋值为 0
}
S = 300; // 将 S 赋值为 300
}
```
这段代码是一个 C 语言函数,包含了一些变量定义和计算操作。主要目的是计算 S 的值并根据 S 值的大小更新 flag 的值。
具体来说,代码中的变量含义如下:
- data_time:一个整数变量,表示某个时间值
- TLO:一个整数变量,初始化为 0
- THO:一个整数变量
- flag:一个整数变量,初始化为 1
- S:一个浮点数变量,表示计算所得的值
代码中的计算操作如下:
- data_time * 1.7:将 data_time 乘以 1.7
- (data_time * 1.7) / 100:将上述结果除以 100,得到 S 的值
最后,代码中的 if 语句判断了 S 是否大于等于 300 并且 flag 是否等于 1,如果满足条件,则将 flag 赋值为 0。接着,将 S 的值赋值为 30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