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 incr_block_count(self, client): if self.is_client_in_coverage(client): self.block_count[-1] += 1
时间: 2024-02-26 10:51:58 浏览: 47
这是一个方法,用于增加客户端连接被阻塞的次数。它接受一个客户端作为参数,首先通过调用`is_client_in_coverage`方法检查该客户端是否在覆盖范围内,如果在则将连接被阻塞的次数数组的最后一个元素加1。注意,这个方法假设连接被阻塞的次数数组已经被创建,因为它只是简单地将最后一个元素加1,而不是创建新的元素。
相关问题
def incr_connect_attempt(self, client): if self.is_client_in_coverage(client): self.connect_attempt[-1] += 1 def incr_block_count(self, client): if self.is_client_in_coverage(client): self.block_count[-1] += 1 def incr_handover_count(self, client): if self.is_client_in_coverage(client): self.handover_count[-1] += 1 def is_client_in_coverage(self, client): xs, ys = self.area return True if xs[0] <= client.x <= xs[1] and ys[0] <= client.y <= ys[1] else False
这段代码实现了基站对客户端的连接尝试次数、阻塞次数以及切换次数的计数,并且判断客户端是否在基站的覆盖范围内。
具体来说,代码定义了三个方法,分别是 `incr_connect_attempt()`、 `incr_block_count()` 和 `incr_handover_count()`。这些方法都接受一个客户端对象作为参数,用于记录该客户端的连接尝试次数、阻塞次数以及切换次数。在每个方法内部,会通过调用 `is_client_in_coverage()` 方法来判断该客户端是否在基站的覆盖范围内。如果客户端在基站的覆盖范围内,那么会将相应的计数器加1;否则不进行任何操作。
而 `is_client_in_coverage()` 方法则是用于判断客户端是否在基站的覆盖范围内。该方法首先获取基站的覆盖范围,然后判断客户端的坐标是否在该范围内。如果在范围内,则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了解基站与客户端之间的连接情况,从而进行基站的调整和优化。例如,如果某个客户端的阻塞次数较高,可能需要优化信号覆盖范围或者调整基站位置,以提高连接质量。如果某个客户端的切换次数较高,可能需要考虑调整基站的切换策略,以减少切换次数。
def incr_connect_attempt(self, client): if self.is_client_in_coverage(client): self.connect_attempt[-1] += 1
这是一个方法,用于增加客户端连接尝试次数。它接受一个客户端作为参数,首先通过调用`is_client_in_coverage`方法检查该客户端是否在覆盖范围内,如果在则将连接尝试次数数组的最后一个元素加1。注意,这个方法假设连接尝试次数数组已经被创建,因为它只是简单地将最后一个元素加1,而不是创建新的元素。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