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二叉排序树为存储结构实现一个简单学生信息管理 系统,储存的学生信息至少包括学号,姓名,年龄,性别,三门 科目成绩,以学号作为比较值大小建立二叉排序数,以随 机生成的100个以上数据进行测试,计算查找效率,并说
时间: 2024-12-25 16:33:49 浏览: 0
以二叉排序树作为存储结构来构建一个简单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定义学生信息结构体(如`Student`类),包含属性:学号(`id`)、姓名、年龄、性别、以及三个科目的成绩(例如`grades`数组)。
```cpp
class Student {
public:
int id;
string name;
int age;
char gender;
vector<int> grades; // 存放三门科目成绩
};
```
2. 创建一个二叉搜索树节点(`BSTNode`类)类,每个节点保存一个`Student`对象。
```cpp
struct BSTNode {
Student student;
BSTNode* left;
BSTNode* right;
};
```
3. 实现二叉搜索树的基本操作:
- 插入:根据学号对新学生进行插入,保持左子树小于当前节点,右子树大于当前节点。
- 查找:从根节点开始,递归地比较学号,找到对应学号的学生。
- 删除:需要处理三种情况:没有孩子、只有一个孩子和有两个孩子。
4. 随机生成100个以上的学生信息,并插入到二叉排序树中。可以使用C++随机数库如`<random>`来生成随机数据。
5. 计算查找效率:为了评估查找速度,可以记录查找时间,比如使用`chrono`库测量。创建一个空的查找计数器,每次查询后增加计数,然后除以总的查询次数得到平均查找时间。
6. 测试查找性能:多次随机选择学生ID进行查找,记录总时间,然后计算查找效率(每秒查找次数)。可以使用循环或线程池来进行大量的查找操作。
```cpp
int main() {
// 初始化数据
std::vector<Student> students = generateRandomStudents(100);
// 构建BST树
BSTNode* root = insertIntoBST(root, students[0]);
// 记录查找次数和时间
int totalQueries = 1000; // 设定测试查询次数
auto start = std::chrono::high_resolution_clock::now();
for (int i = 0; i < totalQueries; ++i) {
BSTNode* foundNode = searchBST(root, randomStudentId(students));
if (foundNode != nullptr) {
// 如果找到,继续下一次查询
continue;
}
// 如果没找到,更新查找次数
++missedCount;
}
auto end = std::chrono::high_resolution_clock::now();
auto duration = std::chrono::duration_cast<std::chrono::microseconds>(end - start);
// 计算查找效率
double efficiency = (double)(totalQueries - missedCount) / duration.count() * 1e6; // 查找次数每微秒
return 0;
}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