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轮子R= 0.3 m,物体质量m= 3 kg,初速度v0=0 m/s。轮子与绳子之间无相对滑动,绳子不可伸长。物体在重力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下落, 3 s 内下落 h= 1.6 m。求:轮子对O轴的转动惯量J=
时间: 2024-03-04 18:54:07 浏览: 105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运动方程为:
F = ma
其中,F为物体所受合力,m为物体质量,a为物体加速度。因为物体与轮子之间无相对滑动,所以绳子所施加的力方向与轮子切向方向相同,大小为T,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T - mg = ma
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代入题目数据得到:
T - 3 × 9.8 = 3a
T = 3a + 29.4
同时,由几何关系可知:
a = Rα
其中,α为轮子的角加速度。代入上式得到:
T = 3Rα + 29.4
绳子的长度不变,因此绳子沿圆周方向的位移等于物体下落的位移。根据圆周运动公式可得:
h = Rθ
其中,θ为轮子转过的角度。代入题目数据得到:
θ = h/R = 1.6 m/0.3 m = 5.33 rad
由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矩形定理可得:
T = Iα
T × R = Iα
其中,I为轮子对O轴的转动惯量,α为轮子的角加速度。代入上面的式子得到:
3Rα + 29.4 = IRα/R
I = (3Rα + 29.4)R/α
我们还需要求出轮子的角加速度。由几何关系可得:
θ = 1/2αt^2
其中,t为物体下落时间。代入题目数据得到:
5.33 rad = 1/2α(3 s)^2
解得:
α = 1.88 rad/s^2
代入上面的式子得到:
I = (3 × 0.3 × 1.88 + 29.4) × 0.3/1.88 ≈ 1.57 kg·m^2
因此,轮子对O轴的转动惯量J约为1.57 kg·m^2。
相关问题
针对如下叉车模型,一叉车式移动机器人有三个轮子组成,其中:两个随动的固 定标准轮,轮𝐴 沿𝑋𝑅 轴正方向,且𝛼 = −𝜋/2 , 𝛽 = 𝜋,𝑙 = 1, 轮𝐵 沿𝑋𝑅 轴正方 向,且𝛼 = 𝜋/2,𝛽 = 0, 𝑙 = 1;一个受控(带电机驱动、主动轮)的转向标准轮, 𝛼 = 0, 𝛽 = 𝜋/2,𝑙 = 2。matlab实现建图定位轨迹规划,请给出代码
针对该叉车模型,可以采用如下的代码实现建图定位和轨迹规划:
```matlab
% 建图定位
% 使用激光雷达扫描环境,生成地图
% 使用SLAM算法对机器人进行定位
% 在地图中标记起始点和目标点的位置
% 轨迹规划
% 使用A*算法对机器人的轨迹进行规划
% 根据起始点和目标点的位置,生成机器人的运动轨迹
% 控制算法
% 对机器人的运动轨迹进行控制,实现机器人的导航
% 完整代码实现如下:
% 建图定位
% 使用激光雷达扫描环境,生成地图
% 使用SLAM算法对机器人进行定位
% 在地图中标记起始点和目标点的位置
map = robotics.OccupancyGrid(20,20,20); % 创建地图
laser = robotics.LidarSensor; % 创建激光雷达
pose = [0,0,0]; % 初始化机器人位置
scan = lidar(pose); % 获取激光雷达扫描数据
updateOccupancy(map,pose,scan,'free',0.4); % 更新地图
slamAlg = robotics.LidarSLAM; % 创建SLAM算法对象
slamAlg.LoopClosureThreshold = 200; % 设置闭环检测的阈值
slamAlg.LoopClosureSearchRadius = 8; % 设置闭环检测的搜索半径
for i = 1:100 % 执行100个周期的SLAM算法
scan = lidar(pose); % 获取激光雷达扫描数据
[isScanAccepted,pose] = addScan(slamAlg,scan); % 更新机器人位置
if isScanAccepted % 如果扫描数据被接受
updateOccupancy(map,pose,scan,'free',0.4); % 更新地图
end
end
startPose = [1,1,0]; % 设置起始点位置
endPose = [18,18,0]; % 设置目标点位置
startIdx = world2grid(map,startPose(1:2)); % 将起始点转换为地图坐标
endIdx = world2grid(map,endPose(1:2)); % 将目标点转换为地图坐标
map = binaryOccupancyMap(map); % 将地图转换为二值地图
show(map); % 显示地图
hold on;
plot(startIdx(1),startIdx(2),'go','MarkerSize',10); % 标记起始点
plot(endIdx(1),endIdx(2),'ro','MarkerSize',10); % 标记目标点
% 轨迹规划
% 使用A*算法对机器人的轨迹进行规划
% 根据起始点和目标点的位置,生成机器人的运动轨迹
planner = robotics.PRM; % 创建PRM规划器对象
planner.Map = map; % 设置地图
planner.NumNodes = 500; % 设置PRM节点数
planner.ConnectionDistance = 2; % 设置PRM连接距离
path = findpath(planner,startPose,endPose); % 使用A*算法进行路径规划
show(planner); % 显示PRM图
hold on;
plot(path(:,1),path(:,2),'b-','LineWidth',2); % 显示机器人运动轨迹
% 控制算法
% 对机器人的运动轨迹进行控制,实现机器人的导航
robot = robotics.DifferentialDrive; % 创建差分驱动机器人对象
robot.WheelRadius = 0.1; % 设置轮子半径
robot.WheelBase = 1; % 设置轮子间距
robot.TrackWidth = 1; % 设置轮子距离
robot.InitialPose = startPose; % 设置机器人起始位置
controller = robotics.PurePursuit; % 创建Pure Pursuit控制器对象
controller.Waypoints = path(:,1:2); % 设置机器人运动轨迹
controller.DesiredLinearVelocity = 0.5; % 设置期望线速度
controller.MaxAngularVelocity = 1; % 设置最大角速度
controller.LookaheadDistance = 0.5; % 设置前视距离
while ~controller.isDone(robot) % 当控制器未完成时
[v,w] = controller(robot); % 获取控制信号
drive(robot,v,w); % 控制机器人
end
stop(robot); % 停止机器人
```
解释#include "mbed.h" // Create a DigitalOutput object to toggle an LED whenever data is received. DigitalOut led(LED1); //define the pins to car DigitalOut IN1(D9); DigitalOut IN2(D10); DigitalOut IN3(D11); DigitalOut IN4(D12); //IN1 IN2 控制左边轮子 IN3 IN4控制右边轮子 // Create a BufferedSerial object with a default baud rate. BufferedSerial HC(D1, D0,9600); void forward(){ //左右两边轮子同时向前 IN1=1; IN2=0; IN3=1; IN4=0; } void backward() { //左右两边轮子向后 IN1=0; IN2=1; IN3=0; IN4=1; } void left(){ //右边轮子向前,左边空挡 IN1=0; IN2=0; IN3=1; IN4=0; } void right() { //左边轮子向前,右边空挡 IN1=1; IN2=0; IN3=0; IN4=0; } void rotate(){ //左边后退,右边向前 IN1=0; IN2=1; IN3=1; IN4=0; } char buf[1]={0}; int main(void) { while (1) { if(HC.read(buf,sizeof(buf))){ char state=buf[0]; if(state==0 || state==30){ forward(); }else if(state==1 || state==31){ backward(); }else if(state==2|| state==32) { right(); }else if(state==2|| state==32) { left(); }else if(state==2|| state==32) { rotate(); } } }
这是一段C++代码,使用了mbed库中的DigitalOut、BufferedSerial和其他类,用于控制一个机器人小车的运动。代码中定义了四个数字输出对象IN1、IN2、IN3和IN4,它们分别控制小车的左轮和右轮的运动方向。此外,代码中还定义了一些函数,例如forward()、backward()、left()、right()和rotate(),它们分别控制小车向前、向后、向左、向右和旋转。在主函数中,使用了一个循环,不断读取串口数据,并根据读取到的数据执行相应的动作,从而实现对小车的远程控制。具体实现方法是通过串口向小车发送命令,小车接收到命令后根据命令执行相应的动作。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