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puts = keras.Input(shape=sample[0].shape[-2:]) x = keras.layers.LSTM(16, return_sequences=True)(inputs) x = keras.layers.Dropout(0.2)(x) x = keras.layers.LSTM(8)(x) x = keras.layers.Activation('relu')(x) outputs = keras.layers.Dense(1)(x) model = keras.Model(inputs, outputs) model.summary() opt = keras.optimizers.RMSprop(learning_rate=0.001, rho=0.9) model.compile(optimizer=opt, loss='mae', metrics=['mae']) # (9)模型训练 epochs = 100 early_stop = EarlyStopping(monitor='val_loss', patience=5, verbose=1) # 训练模型,并使用 EarlyStopping 回调函数 history = model.fit(train_ds, epochs=epochs, validation_data=val_ds, callbacks=[early_stop]) # (12)预测 y_predict = model.predict(x_test)详细说说该模型

时间: 2023-11-24 12:07:24 浏览: 238
该模型是一个基于 LSTM 层的序列预测模型,用于预测给定时间序列的下一个值。模型输入的是一个二维数组,其形状为 (batch_size, sequence_length, feature_dim),其中 batch_size 表示批处理大小,sequence_length 表示时间序列的长度,feature_dim 表示每个时间步的特征维度。 在该模型中,首先使用 LSTM 层对输入序列进行处理,其中 LSTM 层的输出形状为 (batch_size, sequence_length, lstm_units),其中 lstm_units 表示 LSTM 层的输出维度。接下来使用 Dropout 层进行随机失活,以防止过拟合。然后再使用另一个 LSTM 层对处理后的序列进行进一步处理,将其压缩为 (batch_size, lstm_units) 的形状。最后使用激活函数 relu 对 LSTM 层的输出进行激活,并使用全连接层将其映射到一个标量输出。 模型的损失函数采用均方误差(MAE),优化器采用 RMSprop,学习率为 0.001,rho 为 0.9。在训练过程中,使用了 EarlyStopping 回调函数,以便在验证集上的损失不再下降时停止训练,以避免过拟合。 训练过程中,采用了批处理的方式进行训练,每个批次的大小为 batch_size。模型经过 epochs 次迭代训练后,得到了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上的损失和准确率等指标。最后使用该模型对测试集进行预测,得到了对应的预测值 y_predict。
相关问题

inputs = keras.Input(shape=sample[0].shape[-2:]) x = keras.layers.LSTM(units=3)(inputs) x = keras.layers.Activation('relu')(x) outputs = keras.layers.Dense(1)(x) model = keras.Model(inputs, outputs) model.summary() opt = keras.optimizers.Adam(learning_rate=0.001) model.compile(optimizer=opt, loss='mae')该模型的特征向量是几行

该模型的特征向量的行数是 `sample[0].shape[-2]`。因为在模型输入层的定义中,`shape` 参数的最后两个维度用于定义每个输入样本的特征向量的形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使用 `sample[0].shape[-2:]` 来获取样本的形状,并将其传递给模型输入层的 `shape` 参数。因此,特征向量的行数就等于样本的倒数第二维的长度。

# 构造输入层 inputs = keras.Input(shape=sample[0].shape[-2:]) # 搭建网络各层 x = keras.layers.LSTM(8)(inputs) x = keras.layers.Activation('relu')(x) outputs = keras.layers.Dense(1)(x) # 输出结果是1个 # 构造模型 model = keras.Model(inputs, outputs) # 查看模型结构 model.summary() # (8)模型编译 opt = keras.optimizers.Adam(learning_rate=0.001) # 优化器 model.compile(optimizer=opt, loss='mae') # 平均误差损失,修改代码使门控单元的权重矩阵变成3行

要使门控单元的权重矩阵变成3行,可以通过设置LSTM层的参数来实现。具体来说,需要将LSTM层的“units”参数从8改为3,代码如下: ``` inputs = keras.Input(shape=sample[0].shape[-2:]) x = keras.layers.LSTM(units=3)(inputs) x = keras.layers.Activation('relu')(x) outputs = keras.layers.Dense(1)(x) model = keras.Model(inputs, outputs) model.summary() opt = keras.optimizers.Adam(learning_rate=0.001) model.compile(optimizer=opt, loss='mae') ``` 这样就可以将门控单元的权重矩阵变为3行了。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 (5)划分训练集和验证集 # 窗口为20条数据,预测下一时刻 history_size = 20 target_size = 0 # 训练集 x_train, y_train = database(inputs_feature.values, 0, train_num, history_size, target_size) # 验证集 x_val, y_val = database(inputs_feature.values, train_num, val_num, history_size, target_size) # 测试集 x_test, y_test = database(inputs_feature.values, val_num, None, history_size, target_size) # 查看数据信息 print('x_train.shape:', x_train.shape) # x_train.shape: (109125, 20, 1) # (6)构造tf数据集 # 训练集 train_ds = tf.data.Dataset.from_tensor_slices((x_train, y_train)) train_ds = train_ds.shuffle(10000).batch(128) # 验证集 val_ds = tf.data.Dataset.from_tensor_slices((x_val, y_val)) val_ds = val_ds.batch(128) # 查看数据信息 sample = next(iter(train_ds)) print('x_batch.shape:', sample[0].shape, 'y_batch.shape:', sample[1].shape) print('input_shape:', sample[0].shape[-2:]) # x_batch.shape: (128, 20, 1) y_batch.shape: (128,) # input_shape: (20, 1) inputs = keras.Input(shape=sample[0].shape[-2:]) x = keras.layers.LSTM(16, return_sequences=True)(inputs) x = keras.layers.Dropout(0.2)(x) x = keras.layers.LSTM(8)(x) x = keras.layers.Activation('relu')(x) outputs = keras.layers.Dense(1)(x) model = keras.Model(inputs, outputs) model.summary() opt = keras.optimizers.RMSprop(learning_rate=0.001, rho=0.9) model.compile(optimizer=opt, loss='mae', metrics=['mae']) # (9)模型训练 epochs = 100 early_stop = EarlyStopping(monitor='val_loss', patience=5, verbose=1) # 训练模型,并使用 EarlyStopping 回调函数 history = model.fit(train_ds, epochs=epochs, validation_data=val_ds, callbacks=[early_stop]) # (12)预测 y_predict = model.predict(x_test)# 对测试集的特征值进行预测 print(y_predict)详细说说该模型

取前90%个数据作为训练集 train_num = int(len(data) * 0.90) # 90%-99.8%用于验证 val_num = int(len(data) * 0.998) # 最后1%用于测试 inputs_feature = temp # (5)划分训练集和验证集 # 窗口为20条数据,预测下一时刻 history_size = 20 target_size = 0 # 训练集 x_train, y_train = database(inputs_feature.values, 0, train_num, history_size, target_size) # 验证集 x_val, y_val = database(inputs_feature.values, train_num, val_num, history_size, target_size) # 测试集 x_test, y_test = database(inputs_feature.values, val_num, None, history_size, target_size) # 查看数据信息 print('x_train.shape:', x_train.shape) # x_train.shape: (109125, 20, 1) # (6)构造tf数据集 # 训练集 train_ds = tf.data.Dataset.from_tensor_slices((x_train, y_train)) train_ds = train_ds.shuffle(10000).batch(128) # 验证集 val_ds = tf.data.Dataset.from_tensor_slices((x_val, y_val)) val_ds = val_ds.batch(128) # 查看数据信息 sample = next(iter(train_ds)) print('x_batch.shape:', sample[0].shape, 'y_batch.shape:', sample[1].shape) print('input_shape:', sample[0].shape[-2:]) # x_batch.shape: (128, 20, 1) y_batch.shape: (128,) # input_shape: (20, 1) inputs = keras.Input(shape=sample[0].shape[-2:]) x = keras.layers.LSTM(16, return_sequences=True)(inputs) x = keras.layers.Dropout(0.2)(x) x = keras.layers.LSTM(8)(x) x = keras.layers.Activation('relu')(x) outputs = keras.layers.Dense(1)(x) model = keras.Model(inputs, outputs) model.summary() opt = keras.optimizers.RMSprop(learning_rate=0.001, rho=0.9) model.compile(optimizer=opt, loss='mae', metrics=['mae']) # (9)模型训练 epochs = 100 early_stop = EarlyStopping(monitor='val_loss', patience=5, verbose=1) # 训练模型,并使用 EarlyStopping 回调函数 history = model.fit(train_ds, epochs=epochs, validation_data=val_ds, callbacks=[early_stop]) # (12)预测 y_predict = model.predict(x_test)# 对测试集的特征值进行预测 print(y_predict)详细说说该模型

下面代码在tensorflow中出现了init() missing 1 required positional argument: 'cell'报错: class Model(): def init(self): self.img_seq_shape=(10,128,128,3) self.img_shape=(128,128,3) self.train_img=dataset # self.test_img=dataset_T patch = int(128 / 2 ** 4) self.disc_patch = (patch, patch, 1) self.optimizer=tf.keras.optimizers.Adam(learning_rate=0.001) self.build_generator=self.build_generator() self.build_discriminator=self.build_discriminator() self.build_discriminator.compile(loss='binary_crossentropy', optimizer=self.optimizer, metrics=['accuracy']) self.build_generator.compile(loss='binary_crossentropy', optimizer=self.optimizer) img_seq_A = Input(shape=(10,128,128,3)) #输入图片 img_B = Input(shape=self.img_shape) #目标图片 fake_B = self.build_generator(img_seq_A) #生成的伪目标图片 self.build_discriminator.trainable = False valid = self.build_discriminator([img_seq_A, fake_B]) self.combined = tf.keras.models.Model([img_seq_A, img_B], [valid, fake_B]) self.combined.compile(loss=['binary_crossentropy', 'mse'], loss_weights=[1, 100], optimizer=self.optimizer,metrics=['accuracy']) def build_generator(self): def res_net(inputs, filters): x = inputs net = conv2d(x, filters // 2, (1, 1), 1) net = conv2d(net, filters, (3, 3), 1) net = net + x # net=tf.keras.layers.LeakyReLU(0.2)(net) return net def conv2d(inputs, filters, kernel_size, strides): x = tf.keras.layers.Conv2D(filters, kernel_size, strides, 'same')(inputs) x = tf.keras.layers.BatchNormalization()(x) x = tf.keras.layers.LeakyReLU(alpha=0.2)(x) return x d0 = tf.keras.layers.Input(shape=(10, 128, 128, 3)) out= ConvRNN2D(filters=32, kernel_size=3,padding='same')(d0) out=tf.keras.layers.Conv2D(3,1,1,'same')(out) return keras.Model(inputs=d0, outputs=out) def build_discriminator(self): def d_layer(layer_input, filters, f_size=4, bn=True): d = tf.keras.layers.Conv2D(filters, kernel_size=f_size, strides=2, padding='same')(layer_input) if bn: d = tf.keras.layers.BatchNormalization(momentum=0.8)(d) d = tf.keras.layers.LeakyReLU(alpha=0.2)(d) return d img_A = tf.keras.layers.Input(shape=(10, 128, 128, 3)) img_B = tf.keras.layers.Input(shape=(128, 128, 3)) df = 32 lstm_out = ConvRNN2D(filters=df, kernel_size=4, padding="same")(img_A) lstm_out = tf.keras.layers.LeakyReLU(alpha=0.2)(lstm_out) combined_imgs = tf.keras.layers.Concatenate(axis=-1)([lstm_out, img_B]) d1 = d_layer(combined_imgs, df)#64 d2 = d_layer(d1, df * 2)#32 d3 = d_layer(d2, df * 4)#16 d4 = d_layer(d3, df * 8)#8 validity = tf.keras.layers.Conv2D(1, kernel_size=4, strides=1, padding='same')(d4) return tf.keras.Model([img_A, img_B], validity)

最新推荐

recommend-type

keras 自定义loss损失函数,sample在loss上的加权和metric详解

如果你的损失函数比较复杂,可以创建一个继承自`keras.layers.Layer`的类,然后在`call`方法中定义损失函数。例如,创建一个`CustomVariationalLayer`,并将其作为模型的最后一层。在这个例子中,`vae_loss`函数被...
recommend-type

实验室管理系统 微信小程序+SSM毕业设计 源码+数据库+论文+启动教程.zip

实验室管理系统 微信小程序+SSM毕业设计 源码+数据库+论文+启动教程 项目启动教程: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BfB2YYEnS
recommend-type

基于java的苹果网吧计费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ocx

基于java的苹果网吧计费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ocx
recommend-type

纸中世界-跳跃游戏.sb3

纸中世界-跳跃游戏.sb3
recommend-type

Keysight 网络分析仪新建校准件操作指导

本操作指导用于在 ENA 系列网络分析仪 E5080B 上自定义校准件。目前 Keysight 网络分析仪的 PNA 系列 N52xxB、P50xx 系列、P937x 系列、PXI 板卡式网分以及 ENA 系列的 E5080B、E5081B 的操作界面均统一到如下界面,操作方式相同。
recommend-type

俄罗斯RTSD数据集实现交通标志实时检测

资源摘要信息:"实时交通标志检测" 在当今社会,随着道路网络的不断扩展和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交通标志的正确识别对于驾驶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了提升自动驾驶汽车或辅助驾驶系统的性能,研究者们开发了各种算法来实现实时交通标志检测。本文将详细介绍一项关于实时交通标志检测的研究工作及其相关技术和应用。 ### 俄罗斯交通标志数据集(RTSD) 俄罗斯交通标志数据集(RTSD)是专门为训练和测试交通标志识别算法而设计的数据集。数据集内容丰富,包含了大量的带标记帧、交通符号类别、实际的物理交通标志以及符号图像。具体来看,数据集提供了以下重要信息: - 179138个带标记的帧:这些帧来源于实际的道路视频,每个帧中可能包含一个或多个交通标志,每个标志都经过了精确的标注和分类。 - 156个符号类别:涵盖了俄罗斯境内常用的各种交通标志,每个类别都有对应的图像样本。 - 15630个物理符号:这些是实际存在的交通标志实物,用于训练和验证算法的准确性。 - 104358个符号图像:这是一系列经过人工标记的交通标志图片,可以用于机器学习模型的训练。 ### 实时交通标志检测模型 在该领域中,深度学习模型尤其是卷积神经网络(CNN)已经成为实现交通标志检测的关键技术。在描述中提到了使用了yolo4-tiny模型。YOLO(You Only Look Once)是一种流行的实时目标检测系统,YOLO4-tiny是YOLO系列的一个轻量级版本,它在保持较高准确率的同时大幅度减少计算资源的需求,适合在嵌入式设备或具有计算能力限制的环境中使用。 ### YOLO4-tiny模型的特性和优势 - **实时性**:YOLO模型能够实时检测图像中的对象,处理速度远超传统的目标检测算法。 - **准确性**:尽管是轻量级模型,YOLO4-tiny在多数情况下仍能保持较高的检测准确性。 - **易集成**:适用于各种应用,包括移动设备和嵌入式系统,易于集成到不同的项目中。 - **可扩展性**:模型可以针对特定的应用场景进行微调,提高特定类别目标的检测精度。 ### 应用场景 实时交通标志检测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 - 自动驾驶汽车:在自动驾驶系统中,能够实时准确地识别交通标志是保证行车安全的基础。 - 智能交通系统:交通标志的实时检测可以用于交通流量监控、违规检测等。 - 辅助驾驶系统:在辅助驾驶系统中,交通标志的自动检测可以帮助驾驶员更好地遵守交通规则,提升行驶安全。 - 车辆导航系统:通过实时识别交通标志,导航系统可以提供更加精确的路线规划和预警服务。 ### 关键技术点 - **图像处理技术**:包括图像采集、预处理、增强等步骤,为后续的识别模型提供高质量的输入。 - **深度学习技术**:利用深度学习尤其是卷积神经网络(CNN)进行特征提取和模式识别。 - **数据集构建**:构建大规模、多样化的高质量数据集对于训练准确的模型至关重要。 ### 结论 本文介绍的俄罗斯交通标志数据集以及使用YOLO4-tiny模型进行实时交通标志检测的研究工作,显示了在该领域应用最新技术的可能性。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不断进步,实时交通标志检测算法将变得更加准确和高效,进一步推动自动驾驶和智能交通的发展。
recommend-type

管理建模和仿真的文件

管理Boualem Benatallah引用此版本:布阿利姆·贝纳塔拉。管理建模和仿真。约瑟夫-傅立叶大学-格勒诺布尔第一大学,1996年。法语。NNT:电话:00345357HAL ID:电话:00345357https://theses.hal.science/tel-003453572008年12月9日提交HAL是一个多学科的开放存取档案馆,用于存放和传播科学研究论文,无论它们是否被公开。论文可以来自法国或国外的教学和研究机构,也可以来自公共或私人研究中心。L’archive ouverte pluridisciplinaire
recommend-type

预测区间与置信区间:机器学习中的差异与联系

# 1. 机器学习中的统计基础 在当今数据驱动的时代,机器学习已经成为了理解大数据的关键途径。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探索机器学习与统计学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重点介绍统计学在机器学习中的核心地位及其应用。我们将从最基本的统计概念入手,为读者建立起机器学习中的统计基础。 ## 1.1 统计学的核心概念 统计学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强大的工具,用以描述、分析以及从数据中得出结论。核心概念包括均值、方差、标准差等描述性统计指标,它们是理解数据集基本特征的关键。 ## 1.2 统计推断基础 统计推断是建立在概率论基础上的,允许我们在有限的数据样本上做出关于整体的结论。我们将解释置信区间和假设检验等基本概念
recommend-type

基于KNN通过摄像头实现0-9的识别python代码

基于KNN(K-Nearest Neighbors,最近邻算法)实现摄像头实时抓取图像并识别0-9数字的Python代码需要几个步骤,包括数据预处理、训练模型和实际应用。这里是一个简化版本的示例: ```python # 导入必要的库 import cv2 from sklearn.neighbors import KNeighborsClassifier import numpy as np # 数据预处理:假设你已经有一个包含手写数字的训练集 # 这里只是一个简化的例子,实际情况下你需要一个完整的图像数据集 # X_train (特征矩阵) 和 y_train (标签) X_train
recommend-type

易语言开发的文件批量改名工具使用Ex_Dui美化界面

资源摘要信息:"文件批量改名工具-易语言"是一个专门用于批量修改文件名的软件工具,它采用的编程语言是“易语言”,该语言是为中文用户设计的,其特点是使用中文作为编程关键字,使得中文用户能够更加容易地编写程序代码。该工具在用户界面上使用了Ex_Dui库进行美化,Ex_Dui是一个基于易语言开发的UI界面库,能够让开发的应用程序界面更美观、更具有现代感,增加了用户体验的舒适度。 【易语言知识点】: 易语言是一种简单易学的编程语言,特别适合没有编程基础的初学者。它采用了全中文的关键字和语法结构,支持面向对象的编程方式。易语言支持Windows平台的应用开发,并且可以轻松调用Windows API,实现复杂的功能。易语言的开发环境提供了丰富的组件和模块,使得开发各种应用程序变得更加高效。 【Ex_Dui知识点】: Ex_Dui是一个专为易语言设计的UI(用户界面)库,它为易语言开发的应用程序提供了大量的预制控件和风格,允许开发者快速地制作出外观漂亮、操作流畅的界面。使用Ex_Dui库可以避免编写繁琐的界面绘制代码,提高开发效率,同时使得最终的软件产品能够更加吸引用户。 【开源大赛知识点】: 2019开源大赛(第四届)是指在2019年举行的第四届开源软件开发竞赛活动。这类活动通常由开源社区或相关组织举办,旨在鼓励开发者贡献开源项目,推广开源文化和技术交流,提高软件开发的透明度和协作性。参与开源大赛的作品往往需要遵循开放源代码的许可协议,允许其他开发者自由使用、修改和分发代码。 【压缩包子文件的文件名称列表知识点】: 文件名称列表中包含了几个关键文件: - libexdui.dll:这显然是一个动态链接库文件,即DLL文件,它是由Ex_Dui库提供的,用于提供程序运行时所需的库函数和资源。DLL文件可以让程序调用相应的函数,实现特定的功能。 - 文件批量改名工具.e:这可能是易语言编写的主程序文件,带有.e扩展名,表明它是一个易语言源代码文件。 - Default.ext:这个文件名没有给出具体扩展名,可能是一个配置文件或默认设置文件,用户可以通过修改它来自定义软件的行为。 - Source:这可能是一个包含易语言源代码的目录,里面应该包含了文件批量改名工具的源代码,供开发者阅读和学习。 - Res:这个目录通常用于存放资源文件,如图形、声音等。在易语言项目中,Res目录下可能存放了程序运行所需的各种资源文件。 通过对标题、描述、标签以及文件名列表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这款文件批量改名工具采用了易语言编程,并且界面通过Ex_Dui库进行美化。它可能被提交到了2019年第四届开源大赛中,是开发者为用户提供的一个实用工具,用于提高处理文件时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