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停机准则下的随机梯度下降法
时间: 2023-12-13 19:04:20 浏览: 137
随机梯度下降法 (Stochastic Gradient Descent, SGD) 是一种常用的优化算法,用于训练机器学习模型。在每个训练迭代中,SGD会从训练集中选择一个样本,计算其梯度并更新模型参数。但是,SGD的停机准则对算法的收敛性和速度有很大的影响。下面介绍不同的停机准则下的SGD。
1. 固定迭代次数
最简单的停机准则是固定迭代次数。在训练开始时,我们设定一个固定的迭代次数,例如1000次,然后在每次迭代中更新模型参数。这种停机准则的缺点是,当模型已经收敛并且达到最优时,仍然会进行额外的迭代,浪费时间和计算资源。
2. 阈值停机准则
另一种常见的停机准则是阈值停机准则。在每次迭代中,我们计算模型的损失函数,并检查与之前迭代的差异是否小于一个预设的阈值。如果满足条件,则停止迭代。这种停机准则的优点是,当模型达到最优时,可以提前结束迭代,节省时间和计算资源。但是,阈值的选择可能会影响收敛速度和最终结果。
3. 验证集停机准则
验证集停机准则是一种更加普遍的停机准则,经常用于监督学习。在每次迭代中,我们将训练集分为两部分:训练集和验证集。然后,我们在训练集上更新模型参数,并在验证集上计算损失函数。如果验证集的损失函数开始增加,说明模型已经过拟合,应该停止迭代。这种停机准则的优点是,能够及时发现过拟合问题并停止训练,但需要额外的计算资源和时间来计算验证集的损失函数。
综上所述,不同的停机准则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停机准则。
相关问题
后验停机准则下随机梯度下降法的代码
随机梯度下降法是一种常用的优化算法,适用于大规模数据集的训练。其基本思想是每次只使用一个样本来更新模型参数,因此可以大大降低计算复杂度。在使用随机梯度下降法时,我们需要满足后验停机准则,即当损失函数的下降已经足够小时,停止迭代。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使用随机梯度下降法进行线性回归的代码示例,其中包含后验停机准则的实现:
```python
import numpy as np
def stochastic_gradient_descent(X, y, learning_rate=0.01, num_epochs=100, batch_size=1, epsilon=1e-6):
# 初始化模型参数
m, n = X.shape
theta = np.zeros(n)
# 初始化损失函数值
cost = 0
# 迭代
for epoch in range(num_epochs):
# 打乱数据集
permutation = np.random.permutation(m)
X = X[permutation,:]
y = y[permutation]
# 随机抽取batch_size个样本进行更新
for i in range(0, m, batch_size):
X_batch = X[i:i+batch_size,:]
y_batch = y[i:i+batch_size]
# 计算梯度
grad = np.dot(X_batch.T, np.dot(X_batch, theta) - y_batch) / batch_size
# 更新模型参数
theta -= learning_rate * grad
# 计算损失函数值
cost_old = cost
cost = np.sum((np.dot(X, theta) - y) ** 2) / (2 * m)
# 判断是否满足后验停机准则
if abs(cost - cost_old) < epsilon:
break
return theta
```
在上面的代码中,我们使用了一个嵌套的循环,外层循环是迭代次数,内层循环是每次迭代时随机抽取一个batch_size个样本进行更新。在每次迭代后,我们都计算一下损失函数值,然后判断是否满足后验停机准则。如果满足,则停止迭代。
matlab代码实现后验停机准则下随机梯度下降法
下面是使用后验停机准则的随机梯度下降法的 MATLAB 代码实现:
```matlab
function [w, iters] = sgd_post(X, y, alpha, max_iters, tol)
% X: 训练数据,大小为 m×n,其中 m 是样本数,n 是特征数
% y: 标签,大小为 m×1,其中 m 是样本数
% alpha: 学习率
% max_iters: 最大迭代次数
% tol: 后验停机阈值
% w: 最终权重
% iters: 实际迭代次数
[m, n] = size(X);
w = zeros(n, 1); % 初始化权重
iters = 0; % 初始化迭代次数
converged = false; % 初始化收敛标志
while ~converged && iters < max_iters
% 随机选择一个样本
i = randi(m);
xi = X(i, :);
yi = y(i);
% 计算梯度
grad = (yi - xi*w)*xi';
% 更新权重
w_new = w + alpha*grad';
% 计算后验概率
if iters > 0
diff = w_new - w;
p = exp(-diff'*diff/(2*tol^2));
if rand() > p
converged = true;
break;
end
end
% 更新权重和迭代次数
w = w_new;
iters = iters + 1;
end
end
```
其中,`X` 是训练数据,`y` 是标签,`alpha` 是学习率,`max_iters` 是最大迭代次数,`tol` 是后验停机阈值。函数返回最终权重 `w` 和实际迭代次数 `iters`。
每次迭代时,随机选择一个样本,计算梯度并更新权重。然后,计算当前权重和上一次权重的差异,根据后验概率决定是否停机。如果差异较小,则停机,否则继续迭代。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是随机梯度下降法,每次迭代时选择的样本可能不同,因此实际上差异 `diff` 和后验概率 `p` 都是随机变量,需要进行多次实验来评估算法的性能。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