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解释 change = [[0, -1], [0, 1], [-1, 0], [1, 0]] self.x = min(self.ncol - 1, max(0, self.x + change[action][0])) self.y = min(self.nrow - 1, max(0, self.y + change[action][1])) next_state = self.y * self.ncol + self.x
时间: 2024-01-17 09:04:06 浏览: 60
这段代码中,change是一个二维数组,表示四种动作对应的坐标变化。change[0]代表向上移动,change[1]代表向下移动,change[2]代表向左移动,change[3]代表向右移动。
接下来的两行代码用于更新智能体的横纵坐标。首先,self.x的更新通过计算self.x + change[action][0]得到新的横坐标值,并通过min和max函数来确保新的横坐标在合法范围内(0到ncol - 1之间)。同样的方式,self.y也被更新为self.y + change[action][1],并确保在合法范围内(0到nrow - 1之间)。
最后一行代码计算了下一个状态的编号。智能体当前的位置是一个二维坐标,通过将纵坐标self.y乘以ncol(网格的列数),再加上横坐标self.x,就可以得到一个唯一的状态编号next_state。
这段代码实现了根据智能体的动作更新其位置,并计算下一个状态的编号。
相关问题
void zengjia(struct student *head) { int flag, i = 1; char change = '\0'; //system("cls"); do {//循环添加学生信息 struct student *temp= (student*) malloc(sizeof(student));// 动态分配内存 struct student *p1; flag = 0; printf("添加的第%d个学生:\n", i); printf("学号:"); scanf("%s", temp->num); p1 = head->next;// p1指向链表第一个节点 student *q1 = head; // q1指向head while (p1) {// 遍历链表 if (strcmp(p1->num, temp->num) == 0) { printf("学号已存在。\n"); flag++; return; } p1 = p1->next;// 指针p1指向下一个节点 q1 = q1->next; // 指针q1指向p1的前一个节点 } if (flag == 0) { printf("\n输入正确,请继续:\n"); printf("\n姓名:"); scanf("%s", temp->name); printf("\n金额:"); scanf("%lf", &temp->money); printf(" 此学生信息已添加成功!\n"); temp->next = NULL;// 将新节点添加到链表尾部 q1->next = temp; i++; } printf("---是否继续添加下一个学生信息---\n"); printf(" Y/N \n"); do { change = getchar(); } while (change != 'y' && change != 'Y' && change != 'n' && change != 'N'); } while (change == 'Y' || change == 'y'); }
这段代码是一个添加学生信息的函数,具体解释如下:
1. `void zengjia(struct student *head)`: 函数名为 `zengjia`,返回值为 `void`,接收一个 `struct student` 类型的指针参数 `head`。
2. `int flag, i = 1; char change = '\0';`: 声明了三个变量,分别为 `flag`,`i` 和 `change`,分别用于标记添加是否成功、记录添加学生的数量和记录是否继续添加学生信息。
3. `do {//循环添加学生信息`: 使用 `do...while` 循环来不断添加学生信息,直到用户不再需要添加。
4. `struct student *temp= (student*) malloc(sizeof(student));// 动态分配内存`: 动态分配了一个 `struct student` 类型的内存空间,用于存储新添加的学生信息。
5. `struct student *p1;` 和 `student *q1 = head;`: 声明了两个 `struct student` 类型的指针变量 `p1` 和 `q1`,分别用于遍历链表和记录当前节点的前一个节点。
6. `p1 = head->next;`:将指针 `p1` 指向链表的第一个节点。
7. `while (p1) {// 遍历链表`: 使用 `while` 循环来遍历链表中的每个节点。
8. `if (strcmp(p1->num, temp->num) == 0) { ... }`: 如果新添加的学生信息中的学号已经存在于链表中,就会提示学号已存在,标记 `flag` 加一,然后直接返回函数。
9. `p1 = p1->next;` 和 `q1 = q1->next;`: 将指针 `p1` 和 `q1` 分别指向链表的下一个节点和当前节点的下一个节点,用于继续遍历链表。
10. `if (flag == 0) { ... }`: 如果新添加的学生信息中的学号不存在于链表中,就会提示输入正确,然后要求输入学生姓名和金额,最后将新节点添加到链表尾部。
11. `printf("---是否继续添加下一个学生信息---\n"); ... } while (change == 'Y' || change == 'y');`: 在每轮循环结束后,询问用户是否需要继续添加学生信息。如果用户输入了 `Y` 或 `y`,就继续添加;否则,函数执行结束。
总体来说,这段代码的功能是动态添加学生信息到链表中,如果新添加的学生信息中的学号已经存在于链表中,则提示学号已存在,否则将新节点添加到链表尾部。
class CliffWalkingEnv: def __init__(self, ncol, nrow): self.nrow = nrow self.ncol = ncol self.x = 0 # 记录当前智能体位置的横坐标 self.y = self.nrow - 1 # 记录当前智能体位置的纵坐标 def step(self, action): # 外部调用这个函数来改变当前位置 # 4种动作, change[0]:上, change[1]:下, change[2]:左, change[3]:右。坐标系原点(0,0) # 定义在左上角 change = [[0, -1], [0, 1], [-1, 0], [1, 0]] self.x = min(self.ncol - 1, max(0, self.x + change[action][0])) self.y = min(self.nrow - 1, max(0, self.y + change[action][1])) next_state = self.y * self.ncol + self.x reward = -1 done = False if self.y == self.nrow - 1 and self.x > 0: # 下一个位置在悬崖或者目标 done = True if self.x != self.ncol - 1: reward = -100 return next_state, reward, done 解释
上述代码是一个名为CliffWalkingEnv的类,用于定义一个悬崖行走的环境。这个环境是一个ncol * nrow的网格,代表了智能体的行动空间。
在类的初始化函数__init__中,传入参数ncol和nrow,用于定义网格的列数和行数。同时,初始化self.x和self.y为0和nrow-1,表示智能体的初始位置在左上角。
类中定义了一个step函数,用于外部调用来改变智能体的位置。这个函数接收一个动作action作为参数,根据动作更新智能体的位置。具体地,根据动作对应的change数组中的数值,更新self.x和self.y的值。同时,计算出下一个状态next_state,根据当前位置计算得到。
函数返回三个值:next_state表示下一个状态的编号,reward表示智能体在当前状态下获得的奖励,done表示当前状态是否为终止状态。如果智能体到达了最后一行且横坐标不为最后一列,即下一个位置是悬崖或目标位置,则将done设置为True,并将reward设为-100。
这段代码实现了一个简单的悬崖行走环境,并提供了一个step函数来进行状态转移和奖励计算。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