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维点集(1,4,9,16,25,36,49,64,81)上执行层次聚类方法,假定簇表示其质心,每一次迭代中将最近的两个簇合并用python交。
时间: 2023-07-27 09:26:20 浏览: 213
好的,下面是使用 Python 实现基于最小距离的层次聚类方法的代码:
```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cipy.cluster.hierarchy import linkage, dendrogram
# 定义数据点
X = np.array([1, 4, 9, 16, 25, 36, 49, 64, 81]).reshape(-1, 1)
# 计算距离矩阵并进行层次聚类
Z = linkage(X, 'single')
# 生成树状图
dendrogram(Z, labels=X.flatten())
# 显示树状图
plt.show()
```
这段代码中,我们首先将数据点存储在一个 NumPy 数组 X 中,并将其转换为一个 (n, 1) 的二维数组,其中 n 是数据点个数。然后使用 `linkage()` 函数计算数据点间的距离矩阵,并进行层次聚类,这里使用的是最小距离法。最后使用 `dendrogram()` 函数生成树状图,并使用 `plt.show()` 函数显示树状图。
相关问题
在一维点集(1 4 9 16 25 36 49 64 81)上执行层次聚类方法,假定簇表示其志心,每次迭代中将最近的两个簇合并。用jupyter解决
在一维点集中,层次聚类(Hierarchical Clustering)是一种无监督学习方法,用于组织数据点成层次结构,通常形成树状结构,如凝聚式(自下而上)或分裂式(自上而下)。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将使用凝聚式层次聚类,也称为底部向上聚类法。
首先,我们需要导入必要的库,比如`numpy`和`scipy.cluster.hierarchy`,然后用Jupyter Notebook编写代码来执行这个过程:
```python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cipy.cluster.hierarchy import dendrogram, linkage
# 给定的一维点集
data = np.array([1, 4, 9, 16, 25, 36, 49, 64, 81])
# 计算距离矩阵
dist_matrix = np.sqrt(np.abs(np.subtract.outer(data, data)))
# 使用 ward 连接法进行聚类,这是一种优化最小平方和的方法
Z = linkage(dist_matrix, 'ward')
# 显示聚类结果的 dendrogram
plt.figure(figsize=(10, 5))
dendrogram(
Z,
labels=np.arange(1, len(data)+1),
leaf_rotation=90., # 设置枝条旋转角度
leaf_font_size=12., # 设置标签字体大小
)
plt.xlabel('Observations')
plt.ylabel('Distance')
plt.title('Hierarchical Clustering Dendrogram')
plt.show()
# 获取每个阶段的簇中心
clusters = list()
current_cluster = [i for i in range(len(data))]
for i in range(Z.shape[0]):
if i == Z[i, 2]: # 当Z的第i行第三个元素(即链接的距离)为0时,说明有一个新的簇开始
clusters.append(current_cluster)
current_cluster = [i]
else:
current_cluster.append(i)
# 打印最终的簇列表
print("Final Clusters:", clusters)
```
运行这段代码,你会得到点集按照层次聚类的方式划分的簇,并且可以看到每个簇的中心(这里是一维点本身)。每两步合并就代表一次迭代。
在一维点集(1,4,9,16,25,36,49,64,81)上执行层次聚类方法,假定簇表示其质心,每一次迭代中将最近的两个簇合并,用python层次聚类方法
好的,您可以使用Python中的`scipy`库来执行层次聚类。以下是在给定的一维点集上执行层次聚类的Python代码:
```python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cipy.cluster.hierarchy import linkage, fcluster, dendrogram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 定义数据集
X = np.array([1, 4, 9, 16, 25, 36, 49, 64, 81])
# 定义距离函数
def dist_func(x, y):
return abs(x - y)
# 计算距离矩阵
Z = linkage(X, method='single', metric=dist_func)
# 绘制树状图
plt.figure(figsize=(10, 5))
dendrogram(Z, labels=X)
plt.show()
# 根据距离矩阵进行聚类
max_d = 10 # 设定最大距离
clusters = fcluster(Z, max_d, criterion='distance')
# 输出聚类结果
print('聚类结果:', clusters)
```
代码中使用`linkage`函数计算距离矩阵,`fcluster`函数根据距离矩阵进行聚类,`dendrogram`函数绘制树状图。在这个例子中,使用单链接聚类方法,并定义了距离函数`dist_func`。最大距离`max_d`设定为10,所有距离小于10的数据点被划分为同一个簇。输出结果为每个数据点所属的簇编号。
希望这个代码对您有所帮助!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