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总线crc校验实现
时间: 2023-08-29 14:09:12 浏览: 791
CAN总线的CRC校验是通过生成多项式来实现的。在CAN总线中,采用的生成多项式为g(x) = x^15 + x^14 + x^10 + x^8 + x^7 + x^4 + x^3 + 1。这个生成多项式可以校验七级,比一般的CRC校验级数要高,因此具有更强的检错能力和较低的误判率,成为提高数据传输质量的有效检错手段。[1]
在实现CAN通信时,CRC校验是通过串行实现的。根据CAN2.0协议提供的串行实现方案,可以使用FPGA来实现CRC校验。具体的实现方案可以使用C语言来编写,通过对数据位进行逐位的计算和异或操作,最终得到CRC校验结果。[3]
以上是CAN总线CRC校验的实现方法,通过生成多项式和串行计算,可以实现对数据传输的校验,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相关问题
can总线crc校验计算
CAN总线使用的CRC校验算法是基于多项式的除法运算,具体步骤如下:
1.选择生成多项式,通常为0x11EDC6F41(29位)或0x9D6F3523(15位)。
2.将数据帧的数据部分和CRC校验字段初始化为全1。
3.将生成多项式左移至与数据帧数据部分最高位对齐。
4.从数据帧数据部分最高位开始,依次将每一位与生成多项式进行异或运算,如果结果为1,则将数据帧数据部分向左移一位并将生成多项式右移一位,否则将数据帧数据部分和生成多项式都向右移一位。
5.重复第4步,直到数据帧数据部分的最高位被异或完毕。
6.将得到的CRC校验码与数据帧中的CRC校验字段进行比较,如果相同则说明数据传输正确,否则说明数据传输错误。
下面是一个Python实现的例子:
```python
def can_crc(data):
poly = 0x11EDC6F41
crc = 0xFFFFFFFF
for d in data:
crc ^= (d << 24)
for i in range(8):
if crc & 0x80000000:
crc = (crc << 1) ^ poly
else:
crc <<= 1
return crc & 0xFFFFFFFF
data = [0x12, 0x34, 0x56, 0x78]
crc = can_crc(data)
print(hex(crc)) # 输出:0x9C5D089B
```
CAN协议中的CRC校验异或算法
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协议是一种串行通信总线标准,用于汽车电子系统和工业自动化设备。它使用了循环冗余检查(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技术来进行数据包的错误检测。CRC校验异或算法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
1. **生成多项式**: CRC计算基于一个固定的生成多项式,通常是一个二进制序列。对于CAN协议,常用的是CRC-16,即16位的生成多项式。
2. **消息准备**: 将发送的数据按照固定格式封装,并附加一段初始值(通常为全0),形成待校验的数据字节流。
3. **异或运算**: 对每个数据比特和生成多项式的系数进行逐位异或操作。这个过程从最低有效位开始,到最高有效位结束,包括最初的全0初始值。
4. **模2运算**: 在每次异或操作之后,将结果对生成多项式的最高次幂取余数。如果所有位相加后结果为零,则说明数据完整无误。
5. **附加校验码**: 把异或操作的结果添加到数据包的末尾作为CRC校验字段。
当接收端收到数据包后,会重新执行相同的CRC计算,如果最后得到的余数与原发送的CRC一致,则认为数据传输正确;反之,若不符则表明有误码发生。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