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组后继微指令地址的形成方法
时间: 2023-07-31 07:11:27 浏览: 234
后继微指令地址是指在微程序执行过程中,根据当前微指令的执行结果和状态,计算出下一条微指令的地址。常见的后继微指令地址的形成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直接寻址法:直接寻址法是指在微程序中使用直接寻址方式,将后继微指令的地址存储在微指令中的某个字段中,直接跳转到该地址执行后继微指令。
2. 相对寻址法:相对寻址法是指在微程序中使用相对寻址方式,将后继微指令的地址与当前微指令的地址进行相对计算,得到后继微指令的地址,跳转到该地址执行后继微指令。
3. 条件码寻址法:条件码寻址法是指在微程序中使用条件码判断,根据条件码的取值,选择不同的后继微指令地址,实现分支和跳转操作。
4. 栈式寻址法:栈式寻址法是指在微程序中使用栈式结构,将后继微指令的地址存储在栈中,跳转到栈顶的地址执行后继微指令。
总之,后继微指令地址的形成方法是为了实现微程序的执行流程和控制操作,根据不同的微程序设计和实现需求,选择不同的后继微指令地址形成方法。不同的形成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设计。
相关问题
计算机组成原理中,微程序那几位控制字段和顺序控制,微指令是采用什么编码方式和后继地址形成方式
微程序中的控制字段包括操作码、地址码、寄存器选择码、立即数等,顺序控制包括条件码、跳转地址等。微指令的编码方式有水平和垂直两种方式,其中水平编码方式将每个微指令的控制字段分别对应到一个位上,而垂直编码方式则将多个微指令合并为一个微指令组,每个组中包含多个字段,每个字段的位数相同,这种方式可以减少微指令的数量和存储空间。微指令的后继地址形成方式有多种,包括直接寻址、间接寻址、相对寻址等,其中直接寻址方式使用一个地址码作为下一条指令的地址,间接寻址方式使用一个地址码所指向的地址作为下一条指令的地址,相对寻址方式则是使用一个相对位移量计算出下一条指令的地址。
某机器采用微程序控制方式,其存储容量为512*48位,指令集有两条微指令。微指令采用水平型格式,后继微指令地址采用判定方式,如图所示。微指令的控制字段、判别测试字段、下址字段等3个字段分别应为多少、多少、多少位。如果该计算机指令集有8条机器指令,判别测试字段采用编码方式,判别测试字段需要 多少位。
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可以得到微程序存储器的容量为 $512\times48$ 位,指令集有两条微指令。因此,该微程序控制器中包含的微指令数为 $2^{48}$ 条。其中,控制字段、判别测试字段和下址字段的位数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 控制字段:该字段用于控制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可根据需要设置不同的位数。由于该字段表示微指令的操作码,因此需要满足 $2^{48} \leq 2^{n}$,即 $n \geq 48$。因此,控制字段需要至少 48 位。
- 判别测试字段:该字段用于判断当前微指令是否满足某些条件,采用编码方式来表示测试条件。由于题目中未给出采用的编码方式,因此无法确定该字段的位数。
- 下址字段:该字段用于存储后继微指令的地址,采用判定方式来确定下一条微指令的地址。因为微指令数为 $2^{48}$,因此需要满足 $2^{48} \leq 2^{n}$,即 $n \geq 48$。因此,下址字段需要至少 48 位。
综上所述,控制字段和下址字段需要至少 48 位,而判别测试字段的位数无法确定。
如果该计算机指令集有 8 条机器指令,判别测试字段采用编码方式,需要满足 $2^k \geq 8$,即 $k \geq 3$。因此,判别测试字段需要至少 3 位。
阅读全文